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2年04月06日 星期五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充分发挥夏晓宾标杆作用

青岛供电公司涌现一批职工创新明星

《工人日报》(2012年04月06日 001版)

本报讯 (记者杨明清)2011年3月22日~25日,本报连续报道了国家电网青岛供电公司夏晓宾由初中生成长为中国智能变电站改造安装第一人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随即青岛市总工会作出决定,号召全市职工学习夏晓宾的先进事迹。同年,夏晓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为充分发挥夏晓宾的标杆作用,青岛供电公司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广泛开展了学习夏晓宾的活动。广大职工纷纷以夏晓宾为榜样,技术革新热情高涨,涌现出了一批职工创新明星。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青岛供电公司实施了18项系列创争工程,成立了37支共790人参加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大家结合实际学习夏晓宾,涌现出31个“先进集体”, 88名“优秀员工”,30个“先进班组”。青岛供电公司开展的“每季之星”活动,也涌现出了钟钢、张明财等46名“每季之星”。2011年公司共收到职工合理化建议1300多条,采纳并实施了560多条。

为了鼓励员工学习夏晓宾大胆创新的精神,青岛供电公司还以个人和班组的名义命名了创新工作室。2011年首批命名了夏晓宾创新工作室、李新博创新工作室、变电工区操作三队团队创新工作室、调度所调度室团队创新工作室,2012年再次命名了3个团队创新工作室。

在夏晓宾创新工作室,有一个叫汤磊的年轻人,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夏晓宾班组工作,他发明的电缆芯线对线器,采用微机控制电缆芯线的选择和编码,通过芯线本体传输微机编码,利用译码芯片译出电缆芯号并显示出来,能快速准确地将变电站二次电缆芯线校对出来,原来四五个人的工作量,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而且对线准确率可达100%。汤磊的这个发明获得了青岛市2011年“创新创效创意大赛”二等奖。

在夏晓宾创新精神的激励下,青岛供电公司的各项工作硕果累累。新建了1座智能变电站,完成了31座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配电自动化、高可靠性示范区和配网状态检修等3个试点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电网公司的验收;薛家岛电动汽车智能充换储放一体化示范电站经过员工80天的日夜奋战建成投运,成为功能齐全、规模宏大、服务能力超强的电动公交车充换电站。2011年青岛供电公司一项成果获得了全国电力行业管理创新一等奖,一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经信委管理创新成果特等奖,一项获得山东省经信委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4项成果获得山东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15项科技成果获得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