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2年04月04日 星期三

【走基层·走进班组】课堂上,我们“找茬揭短”

□本报记者 姜明
《工人日报》(2012年04月04日 002版)

中建二局四公司农民工夜校以互动形式,在相互“找茬揭短”中,让农民工掌握安全知识,深受农民工喜爱。为了亲身感受一下农民工夜校的氛围,3月30日晚,记者赶往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弘泽城项目工地,一探究竟。

虽然衣服上、头发里都落了些尘土,脸上满是疲惫,但进到教室后,农民工们都在安静等待老师开讲。19时,工地夜校准时上课。在教室里,记者看到,课桌上整齐排放着安全帽,墙壁上贴着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光荣榜和职业道德曝光台,贴在黑板旁的课程表上,显示着所开设的课程:法律法规、社会公德、文明礼仪、职业道德、卫生防疫和安全生产知识。整个教室,学习气氛浓郁。

工地党支部书记宋云安告诉记者,目前该项目现场作业人员达1300多人,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现场安全管理带来隐患。“农民工夜校”就是为解决这些难题办起来的。

“在这里务工的农民工,大多只上过小学,所以我在讲课时都是结合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讲课主要从安全事故预防举例子,白天到工地现场检查再现场讲解,在课堂上还会进行一些口头考试,因为好多人会说不会写,考试好的会受到表扬和奖励,每到开课的日子,夜校都是爆满。”授课老师李汝惠兴奋地说。李老师还是公司的安全总监。他说:“现场安全质量的控制是掌握在农民工手中的,只有他们学到、会用这些技能和知识,才会筑牢安全质量第一道防线。”

课堂上,李汝惠正在讲解《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规定》和《安全文明施工规范》。为了把课讲得生动形象,让农民工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李汝惠把相关内容以图片漫画的形式做成幻灯片,请他们一起挑毛病,指出不安全的因素,加深印象。

“这个工程的通道口没有设置防护棚,一旦有东西坠落就会出安全事故。”农民工李玉民站起身指出图片中显示的安全缺陷。“你们看,这个人高空作业怎么没系安全带啊?会有生命危险的!”劳务队长赵飞神情严肃地大声说。“是啊,就是不能图省事,这样不出事是侥幸,出了事就是大事。”“做事就得按规矩来,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课堂上,学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这堂课足足上了50分钟,在激烈的“争论”声中,图片中的12处不安全因素全部被找了出来,大家仍意犹未尽。

晚上8点,听完课,记者迫不及待地拉住几名工友,问他们,劳累了一天,为什么不去休息却自愿到教室上课?

“以前下班后除了打牌、睡觉,没事可做。现在有了‘夜校’,既可以学知识、学技术,还能丰富业余生活。”赵飞说。“授课老师讲到点儿上了,每一个安全技术要领几乎都用一个鲜活的案例为我们讲解,让我们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能理解得明白,今后干活时就会很注意……”来自重庆的一位农民工跟记者很有“经验”地讲起了如何学以致用,他说,“以前我们也参加过工前培训,只是讲得有些枯燥,容易忘。这个课堂好,看图画、讲故事,听起来比较容易接受。”

宋云安告诉记者,以前农民工对工作只满足于完成任务,自从“夜校”开办后,大家比着学、比着干,在施工中精益求精。而在日常生活中,打架、赌博的少了,遵章守纪的多了。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