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八成公墓将陷入无地可葬的“死墓危机”
上海破解墓“地”困局
《工人日报》(2012年04月02日 001版)

近日,沪上首家景观式壁葬群“海上名居”在浦东新区长桥山庄墓园开园。“海上名居”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能安葬骨灰近3800具,与传统墓葬相比,可节约3/4的土地。 在墓地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节地”已经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据介绍,目前上海市44座经营性公墓土地已经占用超过70%,而全市每年死亡人口达10万多人,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预计,如按传统墓葬的占地面积计算,5年后上海80%的公墓将陷入无地可葬的“死墓危机”。事实上,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早在2007年就已提前陷入这样的困局。
为缓解殡葬用地紧张局面,不少墓园近年来大力推广小型墓。目前,上海新开墓区中,有80%是1平方米以下的小型墓。另外,壁葬、塔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更为节地、甚至不占地的葬法也被各大墓园广为宣传并逐步被市民接受。
上海市民政局说,未来5年,上海将努力形成“70282”的葬式格局,即传统土葬比例降低到70%,节地生态葬式和海葬比例分别提高到28%和2%。
上图为市民在上海福寿园海港陵园的树葬区悼念逝者(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