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会“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 活动声势大效果好
深入基层感受真实民情解决实际问题
本报北京4月1日电 (记者王娇萍 郑莉)派出工作人员187人次,深入109家企业,召开座谈会268场,与2722名一线职工、企业经营者和基层工会干部面对面交流,个案访谈735人……这组沉甸甸的数据,是近两个月来全总机关服务职工工作组工作情况的真实写照。记者今天从全总十五届十五次主席会议上获悉,自全国工会“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1月9日启动以来,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成为各级工会机关干部的常态。
春节过后,全总机关即组成24个服务职工工作组,由分管的全总党组、书记处领导带队,分赴全国各地。他们进车间、到班组,坐罐笼、下矿井,深入中小企业、非公企业、改制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召开座谈会,与职工个案访谈,入户慰问困难职工和劳模,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
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让大家对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有了真切的感受,并设身处地地为基层解决问题出谋划策。基层一线,成了冶炼工会干部作风的大熔炉。活动中,仅全总服务职工工作组就发放《职工劳动权益手册》11170册,帮助企业建立60个职工书屋、赠送图书12万余册;走访困难职工383户,慰问劳模73名,为困难企业和帮扶中心投入帮扶资金1088.5万元。
与此同时,各地工会纷纷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很快在广大工会干部中掀起到基层去、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的热潮。
如湖北、安徽等地在活动中突出了“万名工会干部访万组送万箱”、“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的主题,广东、江苏、湖南等地分别提出“四个一万工程”、“三解三促”、“四联四送四个一批”的要求;四川、山西、辽宁、吉林、福建等地选派年轻干部深入基层工会和车间班组蹲点锻炼2个月到1年时间;河北、贵州、新疆、广西等地建立了群众工作室、员工诉求中心,发放服务职工联系卡;上海、浙江等地注重前期调研,“带着问题到基层”;内蒙古、青海等地则推出了“民情日记”,分享活动中的经历感受……
强调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服务职工活动受到了基层的真诚欢迎和认可,在全社会形成了强大声势。工会机关干部由此真正接上了地气,切实拉近了与基层、职工的距离。全总机关的年轻干部们纷纷感慨,服务职工活动是“净化心灵之行”;而企业工会干部和职工则说,与上级工会工作组同吃同劳动,让我们感到温暖和亲切,能掏心里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