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质量”目标激发深圳市总新梦想
筹资3亿锻造“新工人”“新市民”
本报讯(记者 叶小钟 实习生 韦杏伶)在深圳,几乎每个人都对明天有一个梦想。深圳市总工会日前告诉记者他们的新梦想是:拟用3亿元撬起一个“深圳质量”——希望深圳的明天拥有大量的“新工人”、“新市民”。
什么是 “深圳质量”? 什么是“新工人”、“新市民”?这位负责人没有直接向记者解释他们推出的新概念,而是先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到企业调研,老总坦言:“买得起最先进的设备,却请不到人来操作。”深圳市总工会为此做了一个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中,78%从事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而在企业密集的龙岗区,技能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1%!
“‘十二五’期间,深圳将由‘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跨越。目前深圳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产业优化升级、自主创新正成为深圳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引擎。问题是,技术工人数量不足,高技能人才缺乏,已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成为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咱们的职工为深圳的辉煌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新的发展模式需要大量‘新工人’、 ‘新市民’。”
“对职工素质教育培训重要性和积极效果的认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和迫切。”深圳市总工会计划从今年起,每年筹集6560万元工会经费,连续3年共计2个亿资金,通过动员各区总工会参与和支持、争取党政支持、整合社会资源等方式,分别提供配套经费,概算起来,整个行动投入的经费将超过3亿元,用于全面推进职工素质。目的在于通过大培训、大提升的方式,打造一大批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操守、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同时使得一大批农民工顺利实现从劳务工到市民的身份转化。
实际上,深圳市总3年前便已开始大规模实施职工教育培训行动,成效初显。市总连续3年每年筹集5000万元用于全市职工素质教育培训,不仅得到各区工会1:1的配套经费支持,还获得企业和社会的培训经费投入和广泛认同。
深圳市总的新梦想有过去的底气支撑:几年来培训职工300多万人,培训企业班组长3万人,落成50个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和近600个“职工书屋”。其中,“圆梦计划”使得3000多名优秀农民工获得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