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2年03月17日 星期六

青岛崂山区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促企业转型升级

科研成果产业转化期由三年缩到五个月

企业自主研发成果占发明专利授权量百分之七十以上

《工人日报》(2012年03月17日 01版)

本报讯(记者 杨明清 通讯员 孙景军 任滨)记者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政府获悉,2011年崂山区专利申请量达到3563件,同比增长61.7%。其中由企业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占发明专利授权量的70%以上,科研成果应用于产品的平均转化时间从原来的3年缩短到了5个月,企业科研成果基本实现产业转换,推动企业不断转型升级。

从2008年起,崂山区相继出台了 《知识产权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专利申请,逐步形成健全的知识产权申报、保护体系;引进一批专业的知识产权中介代理机构;与高校联合培育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建立基层知识产权联络员制度。2011年3月,又在全省率先建成基层知识产权联络员制度,150余家企业设立了知识产权工作联络员,从事企业科研成果专利的申报和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的建立完善大大加速了科研成果向产业化的转化,据统计,目前一项科研成果应用于产品的平均转化时间从原来的3年缩短到了5个月。  

目前,崂山区培育了一批技术成熟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产业化。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自2011年初产业化后,已承接订单220余份,出口创汇3000余万美元。青岛卡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同研发了“高亮度波长可调的白光发光二极管荧光粉的制备”技术,2011年产业化后,今年预计可创利润1.7亿元。另外崂山区还预先储备了一批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先进、产业链长、转化后利润率高的科研成果。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工全层眼角膜技术属全球首创,现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预计今年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该项目投产后将形成一个年产值为100亿元的庞大产业链。

另外,崂山区还通过扶持企业上市,达到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团队的目的。汉缆集团2010年企业上市后共募集资金18.6亿元,当年用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投资就达3.7亿元,已开发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电缆产品。2011年,崂山区有两项制冷专利技术和“深紫外LED技术”,分别被艾特制冷有限公司和卡尔光电有限公司买断,实现产业化。这些国际领先技术的引入和产业化转化,帮助这些企业迅速实现了产品更新换代和扭亏为盈,实现了企业转型升级。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