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2年03月08日 星期四

一个4%牵动中国19年,为切实兑现这一承诺,委员们认为——

确保4%“落地”,地方不能“走样”

《工人日报》(2012年03月08日 006版)

本报讯 (记者张锐)3月5日,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教育界别政协委员们展开热烈讨论。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4%虽意味着教育经费将有2万亿元人民币,但与国际平均水平4.4%仍有差距,更别谈高收入国家的5.3%,“中国现在还穷,中央要给地方施加压力,一定要让目标实现,要不然会成为泡影。”

朱清时说,从1993年至今,他和关心教育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年年都在讲什么时候落实4%,“在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终于实现了。”

朱清时认为,应优先保证教育公平,把钱用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事业,“中央财政是4%,希望地方也同样安排,尤其是财政紧张的中西部省份”。

“对4%我不是完全乐观。”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发言说,“中央已做了安排,地方能做到吗?上面说了下面没做,有的挪用了,有的玩弄数字花招。”

来自云南大学附属中学的肖燕委员则表示:“希望能把教育经费多给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加大对基础教育和贫困地区的投入。”

据悉,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在2000年实现4%的目标,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提出,要在2012年实现4%的目标。从1993年到2012年,10多年的时间,4%一直是教育界人士的一个期待。

针对教育经费该怎么花的问题,多位教育界委员表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教育投入应“走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道路:优先向农村偏远地区、薄弱学校、弱势人群倾斜,这应该成为新增教育经费的主要流向。而在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