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2年03月07日 星期三

网民关注本报“社保之困”系列报道

“公平养老”是我们的期盼

《工人日报》(2012年03月07日 001版)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记者车辉 中工网记者 徐恬恬)本报两天来连续刊发代表委员热议“养老金‘八连涨’仍难解社保之困”的报道,为企业退休人员细算“养老金这笔账”,引起了众多网友的高度关注,他们感谢《工人日报》的报道及时客观地反映了民忧、表达了民意,热切期待政府强力推进完善社保制度,公平有序地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网友倪红洋认为,尽管国家连续多年提高企业退休养老金标准,但比起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差距仍然巨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是从根本上关注困难群体。关注了困难群体,也就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建立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完备制度,是我的殷切期盼。”

网友“巢湖一号”表示:“看完工人日报的文章,我深有感触。我是一名安徽省的退休公务员,我发现养老金问题不只出现在退休公务员和退休企业职工的对比上,也出现在地区差异上。我觉得应重视并积极应对基本养老金的地区差异问题。”

“从工人日报的报道中看到,主要是事业单位退休和企业单位退休的社保医保差别大。” 网友“心草芳菲”表示:“找到引发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才是破解社保之困的根本所在。只有在国家的养老金等社保医保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多措并举,不断增加养老资金的投入、实实在在的惠及企业退休人员,才能让他们生活无忧。”

记者发现,网友的讨论不仅仅局限于不同性质单位养老金的差异问题,他们的视野还延伸到了当下社保制度中的种种“短板”。

网友“山东老樵夫”是一名来自山东的公务员,他退休后到上海和儿女一起生活,并在那里找到一份工作。此时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不能随迁,“我看病总不能回千里之外的山东吧?而且现在报销也极其麻烦和不便。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国联网。”

网友“踏雪寻梅”认为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考虑设立一套科学的评估系统,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方式过渡。这样既能激发劳动者工作积极性,又保证养老金发放的公平和可持续性。而网友“ 万年松”则认为:“养老问题应该在建章立制上下工夫,要树立公正平等的养老体系,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要统筹考虑。不能退休了仍分出三六九等,要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关于养老金问题,请记者也关注我们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问题!”网友“小雅的田地”呼吁:“望代表委员在两会上帮我们呼吁,尽快制定出新的社会保障法实施细则,让我们灵活就业人员也能与企事业单位职工一样。”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