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秉林谈科学共同体在中国创新发展战略中的责任——
创新首先需要营造文化土壤
《工人日报》(2012年03月02日 006版)
本报讯 (记者黄哲雯)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再次当选为北京市科协主席的顾秉林思考更多的,是科学共同体在中国创新发展战略中肩负的责任。在近日的就职演说发表会上,谈到未来5年首都科学共同体将发挥哪些作用时,顾秉林说,北京当前正在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北京市科协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即汇聚科技资源,推进首都科学共同体功能建设;凝聚科技专家个体智慧升华成为集体智慧,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规划,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核心区“1区10园”建设是首都科技创新主要着力点。顾秉林强调,在推动中关村自主创新方面,北京市科协将大力服务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科协团体跨部门、跨行业优势,引导和支持学术团体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世界前沿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专题研究与合作,参与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首都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顾秉林认为,在创新驱动发展中,思想创新、意识创新最为重要,而创新归根结底是一个文化问题。他进一步指出,创新需要首先营造创新文化土壤,这样创意才会不断涌现。
此外,顾秉林还提出,在科技领军人物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上,应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那些做出卓越成就的科学大家们,普遍既具深厚的自然科学造诣,又有高尚的人文情操。早在几年前,北京市科协即成立学风与道德建设演讲团,到科研机构与高校中演讲。而清华大学每个学期的第一课,也都是学术道德教育课。顾秉林指出,北京市科协将进一步加强科学共同体学术与道德建设,对科技界学术不端行为坚持做到“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