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11月03日 星期四

【新闻特写】“胡萝卜炒肉,好香啊!”

——贵州工会推动实施“免费+自费”午餐助学行动写真

□本报记者 赵福中 本报实习生 李丰
《工人日报》(2011年11月03日 002版)

“胡萝卜炒肉,好香啊!”10月31日,贵州省黔西县素朴镇朴厚小学里,孩子们端着热气腾腾的午餐,脸上写满了幸福。

是日,由全总和贵州省总联合捐资、黔西县教育部门负责实施修建的“免费午餐”食堂正式启用,该校近400名学生告别了学校没有午餐的历史。

和以往由民间力量发起的“免费午餐”不同,这是一个由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打造的“免费+自费”午餐模式。眼下,这一模式在贵州“破冰”而行。

胃疼的孩子

“我肚子疼……”上午10点钟,朴厚小学四年级的王艳习惯性地捂住了胃,疼痛让这个稚嫩的孩子不得不弯腰,说话声也渐渐低了下来。她使劲捶打了胃部几下后,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4年里,小王艳在上学期间从没吃过一顿热乎的午餐,小脸又黑又瘦。

王艳所在的班里,40名同学中只有10多人能按时吃到午餐。其他同学家远路途不便只能从早上6点多出门,直到下午五六点回到家才能吃上晚饭,中间近12个小时几乎吃不上东西。这些同学长期缺乏营养,身体普遍单薄瘦弱,脸上缺少血色,部分同学还得上了胃病。

据记者了解,朴厚小学约有70%的学生无法按时吃到午餐,上学路太远是主要原因。学校近400名学生中至少有一半孩子上学要走1个小时以上的山路,他们的家散落在四周的山间,山路崎岖难行。

“很多学生中午靠兜里揣一把炒黄豆,或者父母给的1元钱买点零食填肚子。”校长童正学告诉记者,学生娃简单的午餐,一直是父母、老师难以隐忍的痛,也困扰着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山民。

热乎的饭菜

今年4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贵州考察期间,听说有的山区学校因为没有食堂,学生们中午吃不上热饭,心中十分牵挂。通过全总协调,上海宝钢捐赠100万元,帮助山区学校新建食堂。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要求省总工会要把事情办实办好。

100万元汇至贵州省总账户后,省总党组专题开会研究,省总领导也分组带队,深入安顺市普定县、毕节地区黔西县实地考察,和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县总工会商议,选定山区学校新建食堂。最后,决定在普定县猫洞乡补堆小学、猫洞中心小学和黔西县素朴镇朴厚小学分别建设新食堂。

食堂建起来了,但午餐的费用由谁出?从哪儿来?因为部分山区学生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困难,一顿午饭要交几元甚至十几元显然不现实。好事怎样才能做实?经过调研后,黔西县总工会、团县委及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决定与国内500名记者联合发起的“免费午餐助学计划”联合,吸纳民间力量,由贵阳企业家组成的“IN22”公益团队提供12万元午餐经费。

10月31日,记者在朴厚小学食堂里看到,整齐的桌椅排成3排,消毒柜和碗筷等一应俱全,餐厅里可以同时容纳200余名学生就餐。厨房里的4名厨师正忙着炒菜,这天中午的菜谱是:胡萝卜炒肉丝、木耳炒肉和酸菜豆腐。

“请放心,孩子吃得安全、卫生,还有营养。”厨师一边炒菜一边大声告诉记者。

中午11点半,开饭时间到了。同学们排队领取午餐。“菜香不香?”记者问道。“香!”几名领到饭菜的同学兴高采烈地坐到了座位前,狼吞虎咽起来。

合力的爱心

与以往“免费午餐”模式不同的是,朴厚小学的爱心午餐采用的是“免费+自费”模式:前3天全体学生一起吃“免费午餐”,3天后,上学路程超过2公里和家庭贫困的学生免费就餐,学校距家不远而且条件较好的学生回家吃饭,或者自费在食堂吃饭。

这也是黔西县总、团县委、县教育局和学校组织全体家长,一起商量出的办法,为的是让“免费午餐”可以持续得更长久。食堂启用前,黔西县总还专门在学校召开家长会,公布了享受免费午餐学生的家庭情况,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赞同。

“我认为这个活动具有借鉴价值。” “免费午餐助学计划”发起人、资深媒体记者邓飞认为,朴厚小学是第一所开展“免费+自费”午餐助学的学校,也是“免费午餐”运作方式的一次新探索。

黔西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罗朝开表示,这一模式将聚集更多社会资源和力量,让享受“免费午餐”的学生们获得更多的福利。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