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工自掏腰包,自己作词作曲,拍摄了中国第一个打工子弟MTV
【社会记事】总得有人为他们而歌
一面五星红旗在操场上徐徐升起,旗杆下的孩子们整齐地行队礼;缤纷多彩的黑板报前,孩子们站在一起,高兴地笑着;操场上,孩子们扔沙包,跳皮筋……
这是一个自制的MTV,叫《迎风启航》。演唱歌曲的并不是什么专业歌手,而是1000多名打工子弟,在北京郊区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完成摄制。
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也是个农民工,叫商洪强。这个一家三口蜗居在北京远郊十平方米平房内的农民工,自掏腰包,策划导演并拍摄了这部制作上虽然有些简陋,但却很温馨的MTV。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由农民工作词作曲并自费制作,由打工子弟来演唱的MTV。
永远凑不齐的学费
9月29日,在北京北五环外5公里处的一个小会议室里,农民工歌手商洪强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出生于山东省惠民县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喜欢音乐。1993年,商洪强从中专辍学了,揣着80元钱来到北京,想去学函授的音乐课程。他睡在北京站候车室,地上铺张报纸就当床,结果在睡觉时,行李被人顺走了,便沦落到一个工地做小工,后来被父亲接回了老家。
1995年,他再次带着200元钱来到北京,却发现函授的音乐课程已涨到500元。无奈之下他跑到怀柔,在工地上当小工,挣学费。后来,他看仓库时被别人砍伤,血流满面。老板得知后不但没给医药费,反而责怪他“太面了”,鲜血没能为他换来学费,却迫使他离开工地另谋生路。至今,商洪强的身上依旧可以依稀看到当年的伤疤。
为了挣学费,他和姐姐一起到服装厂打工。打工时,老板给的饭是“定量”的,男工有3个馒头,女工有2个馒头,当时还是半大小子的商洪强怎么也吃不饱。姐姐就偷偷把自己的馒头匀一个给他。两个月后,姐姐拿到工资可以买馒头了,这才告诉弟弟,自己以后想吃两个馒头。商洪强于是才知道,姐姐为了自己,已经两个月没吃过一顿饱饭了。
他把自己的第一首歌写给了姐姐,歌名就叫《姐弟仨》。“我们是姐弟仨,我姐姐是老大,为了我们哥俩,早早的她就退学啦;我们是姐弟仨,我姐姐是老大,为了我们哥俩,她选择留在了家。我知道,你也有梦想;我知道,你选择了家乡;我知道,你也有泪光;我知道,你选择了坚强。”
后来,商洪强终于有了些积蓄,但他发现招生广告上的学费又涨了,最后一次涨到了数千元。每当商洪强凑够上一次看到的学费总数,揣着靠姐弟俩饿肚子换来的血汗钱上门报名时,却发现学费又一次水涨船高。就这样,每一次他跳着脚想去摸到梦想的起点,却发现这起点越来越高,离自己越来越远。
唱出农民工的故事
在之后的岁月里,商洪强一直在打工,做干洗店店员,做保姆,“最长的一次,两天一宿没合眼。”在打工之余,他一直作词作曲,挣了一些钱后就试着做些片子,但却遭遇了一系列挫折。最近一次在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当时做服装小本生意的他,半年没接到一个单子,赔了个血本无归。
“这么多年,不管生活多么困顿,我都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吃不饱肚子,身无分文的时候,我没有觉得人生有多苦,我希望用我的歌声,告诉所有打工的兄弟姐妹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值得我们去追求。”商洪强哽咽着说。
这也是他后来自掏腰包要为打工子弟拍摄MTV的初衷之一。“我们这一代进城的农民工受了很多的苦,付出了很多,我希望更多人,能关心我们的下一代,关心这些打工子弟。”
2009年,商洪强的人生迎来了一些转机,他被“北漂春晚”的主办方选中,登台演出。2010年12月,商洪强随“北漂春晚”主办方,来到了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弘善打工子弟学校为打工子弟演出。台下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让他恍惚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以及自己刚刚进城打工,衣食无着的岁月……
后来,他多次到打工子弟学校为这些孩子们唱歌。“我就是一个农民工,我要用自己的歌声,唱出农民工的故事。”
2011年6月,他再次来到弘善打工子弟学校,这次不光是来唱歌,他要为这些孩子们拍一个MTV。“以前,没有多少人愿意为这些苦孩子唱歌,也没有多少人专门为他们写歌,激励他们走下去。”商洪强告诉记者。可是拍摄MTV需要一大笔资金,以及专业的制作人员,商洪强一没有钱,二没有人,也请不起人。他于是孤军上阵,没有曲子自己写,没有歌词自己填,歌名就叫《迎风启航》,而MTV的演员,就是弘善学校里的打工子弟。
“我们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给理想插上翅膀,老师用知识给我力量,我要像那太阳一样,发热发光。我们是长城智慧的象征,我们来描绘中华前程,建设祖国是新的长征,拉起手来拧成一股绳。啦啦啦,中华的腾飞是我的梦想,中华的崛起在我的肩上,啦啦啦,为了明天迎风启航……”
一个新的梦想
MTV的摄制过程中,没有导演,没有场务,商洪强只得亲自上场,并和学校的音乐老师一起教孩子们唱歌,只有一个摄影师是外请的。尽管6月的北京,天气已经很热,但操场上参加拍摄的孩子们却兴奋不已,许多孩子是第一次亲眼看到摄像机的样子,也是第一次有人来拍摄他们的故事,他们学习、生活的场景。整个MTV共有1000多名打工子弟参与演唱。
MTV里的孩子们,穿着整齐的蓝白色夏季校服。如果不是教室里掉漆的破旧墙壁,缺角的课桌椅,看不出他们与城市孩子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他们中没有几个人穿着旅游鞋,大多穿着旧凉鞋,或是城里孩子早已不穿的白球鞋。
尽管词曲费用和大部分人工费用都省了下来,但摄制这部2分38秒的MTV依然需要4000元左右的成本。打工子弟学校承担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只能靠商洪强自掏腰包,这笔钱看似不多,但对于已经捉襟见肘的商洪强来说,已相当于他全家八个月的房租。他一家三口,租住在北京远郊南六环外,南大红门附近一处十平方米的平房内,每月租金是260元。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商洪强还向老乡借了些钱,往老家“代理”些服装,赚的钱很少,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收入来源,而且大部分还要用来还债。
MTV的制作完成后,商洪强又有了一个新的梦想,但这个梦想已经不再是凑齐去音乐学校读书的学费了。他梦想自己能为全国的打工子弟和留守儿童拍一个更好的MTV。在这个MTV中,他想让每个省的留守儿童和打工子弟各唱一句,背景就是他们朝夕相处的打工子弟学校,或是留守的大山,但他凑不出这么多的经费。“我想通过这样的MTV,让所有的人知道,这些生活在都市边缘的苦孩子,也一样是祖国的花朵,也一样有自己的未来!”商洪强如是说。
感 言
十公里外的世界
文/赵昂
在农民工商洪强的孤军奋战下,打工子弟终于第一次把他们朝气蓬勃的稚嫩笑脸,留在了MTV里。而在孩子们背后,是破旧的桌椅,低矮的简易房。都市生存并不容易,昨晚家里又没做荤菜,上学坐公交又遭白眼,爸爸妈妈还说要搬家……大人世界里的困难苦楚,无辜的孩子们,却是那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从朝阳区的打工子弟学校向西远眺,天气好时可以看到摩天大厦林立的CBD,在尚未完工的高楼的脚手架上,孩子们的父母,或许正在那里挥汗如雨。
就在距离这些学校不到十公里的地方,510米高的“中国尊”即将开工,又将刷新这座城市的天际线。孩子们或许读不懂大人的世界,但从打工子弟学校斑驳的围墙外,他们能看到一栋栋写字楼拔地而起,离学校越来越近,人与人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这是第一个为打工子弟拍摄的MTV,但愿它不是最后一个。打工子弟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愿能有更多的“商洪强”,给打工子弟在城市的艰辛生活,带去更多精神慰藉,让他们相信:自己也是祖国最可爱的花朵,他们的未来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