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陈超英没有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她离去后,职工的泪水却是惊天动地的。
泪水勾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心——当下语境里,能让百姓用泪水认可的干部,难能可贵。
民心是杆秤,也是面镜子。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收获所谓的政绩或许不一定十分难,但收获民心,却不容易。或许,这得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得到的就是你付出的。你为百姓付出了多少真情,百姓会回报你多少深情。
陈超英的道路写满了爱,琐细而繁复,“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像星星之火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毫无疑问,这必须从给予身边的人一点一滴的温暖、不放弃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开始,让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更多的生命之中,像一条心连心的纽带,像一座人与人的桥梁。
“她没什么故事,全是些小事”。这是一位退休老职工对陈超英的质朴评价,也是送给一名基层工会主席最恰如其分的赞扬。
“群众利益无小事。”而现实的情况恰恰是,群众利益往往总是以小事的形态琐碎而芜杂地存在。对于包括工会主席在内的“公仆”来说,这考验能力,更考验“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胸怀与情感。坦率地说,我们现在更亟须以平常心做平常事交平常人、能不厌其烦地解决群众具体问题的“性情公仆”。
陈超英把职业当成了一条抵达人心的通道,用“一个人”的大爱担当起了“一支队伍”的大任。有人说“爱比被爱更能获得幸福感”,有人说“工作着是美丽的”。类似的人生感悟,也许颇能贴切地勾勒陈超英24年“工会人”的履职经历。与其说陈超英是在工作,不如说她是怀着美好的心态,孜孜不倦地与人交流情感——她总是充满善良与真诚,将“工会主席”放进了人心。
“大姐主席”这一称谓是人们对陈超英的一种“追认”,成为一名基层工会主席特有的LOGO和口碑。陈超英对企业、对职工那种始终不离不弃的执著与深情,已然非任何岗位职责和职务标准所能涵盖。她真正将“热心人”、“贴心人”与“娘家人”进行了有血有肉的诠释。“我觉得职工是把工会当娘家,我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陈超英对“工会主席”和“工会”的这一解读,其实也是职工群众在面对各种各样困扰之时,需要“工会主席”、需要“工会”的具体感受。把工会组织建设成职工的“娘家”,能构建职工对工会进而对企业的温暖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不可否认,今天的一些人正在走向急功近利,而“大姐主席”则在满含深情地坚守。所以,她也是一道考题,考量着一个人的灵魂能走多远。
生命的意义,总是在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之间得到全面诠释,如同一句意味深长的电影台词:“有一天,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好好地活着,那样,才会有人把我清清楚楚地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