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8月07日 星期日

【民生视点】祈盼宝贝回家之路不再漫长而艰辛

从公安机关对13类儿童的摸排计划中,我相信,如果有关计划执行到位,未来将有一批遗失的孩子,能够踏上回家的路途

董 沛
《工人日报》(2011年08月07日 002版)

卧室的床上,2岁2个月的女儿正沉沉睡着,梦中的她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嘴角挂着甜甜的微笑。现在,她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已经非常强了,每到睡醒的时候,都会细细地问我接下来要干什么,从扎辫子、换裙子、洗脸、吃饭……一道道问下去,一直到我说“接下来出去玩”,她才会暂时停止追问。

在离开家不远的街口,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抱着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孩子,在汽车的缝隙里乞讨——那孩子通常任身边汽车嘈杂,只在大人的怀中沉睡不醒。通常我不知道,那个抱着孩子的妇女,是否就是孩子的妈妈;同样也不知道,那孩子真的是因为疲倦睡去,还是因为药物的作用昏迷;更不知道,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是否应该拿出些钱来接济——如果接济了,我是真的在帮那孩子,还是成为将下一个孩子轮入如此境地的“帮凶”……

同样都是生命个体,同样都是生活的路刚刚开始;不同的却是需要面对不同的命运和人生。我能知道的,只是乞讨部落,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正常社会的社会组织;我能知道的,只是点开“宝贝回家”网站,在“家寻宝贝”专栏中,很多孩子已经丢失多年,甚至家长不能拿出一张帮助他们寻找骨肉的照片……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丢失宝贝不是因为家人的大意,而是因为某些人的刻意。当孩子成为“黑色”商业链条上的产品,对利益的追求,使得一些人不能再称之为“人”,而另一些人,因为自己对孩子的渴望,不惜牺牲他人与孩子的骨肉亲情!

当一个又一个的个体,因这些罪恶,需要面对完全不同的人生时,社会也在它的肌体上留下了又一个恐怖的疮疤。治愈这些疮疤,让新的疮疤不再产生,政府部门承担起必须的责任与义务,是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因为在现有的情况下,道德的力量还无法让孩子不再成为商品和工具。

近日传来的好消息是,公安部统一指挥,广西、广东、河北、福建、云南等14省区公安机关联手作战、同步收网,两起特大拐卖儿童犯罪团伙被破获,抓获犯罪嫌疑人409名,成功解救被拐儿童103名。

而接下来,公安部门已经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来历不明儿童集中摸排行动,各地民警将对本辖区内实有人口中来历不明的儿童进行一次全面摸排,13类儿童被列为重点摸排对象,其中包括:未办理户籍登记的儿童、非亲属关系申报办理户口的儿童、与家庭成员户籍地址不在同一地市的儿童、落户时间与出生时间相差较长的儿童,以及街头流浪、乞讨、卖花、卖艺的儿童等。

在对这13类儿童的摸排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的社会被小的社区一一分解,以辖区为单位,孩子们的情况将被一一梳理。如果执行到位,我相信未来将有一批遗失了的孩子,能够被找出来,踏上回家的路途。

但对于帮助所有的宝贝回家这样的事情来说,孩子们回家的路途,注定漫长而艰辛。

其一,在于大面积摸排的力度能有多大,毫无疑问,对承担排查责任的基层民警来说,这注定是件琐碎而繁杂的工作;其二,对于流动性非常强的卖艺、乞讨人群,如何加大排查力度和跨地区合作,某种程度上,流落于这一群体的宝贝的命运,最让人揪心与牵挂;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在“宝贝回家”网站上,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孩子已经丢失多年,这说明丢失儿童的事件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现象,而帮助孩子回家的工作和制止、减少宝贝丢失的工作,同样需要认真而持久。人们不愿看到,短期的运动之后,有关部门帮助“宝贝回家”的工作,渐渐归于沉寂。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