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8月06日 星期六

“举债”难救西方经济

欧美应在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模式上进行改革,切实承担起解决全球经济“失衡”局面的大国责任

■新华社记者 齐紫剑
《工人日报》(2011年08月06日 002版)

道琼斯指数4日暴跌500点以上,《纽约时报》惊呼美国经济可能面临“二次衰退”。股市重挫,凸显西方经济复苏困境和深层结构弊端,其中依靠“举债”难辞其咎。

股市恐慌有两点:一是担心美国经济持续低迷,甚至“持续下滑”,二是担心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主权债务问题冲击全球经济。

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悲观,其原因深刻。美国长期靠发债借钱,维持经济增长和过度消费,由此产生巨大泡沫已引发金融危机。目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分之二的个人消费开支,是推动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上周美国政府公布的修正后数据显示,近年美国人在食品、服装、电脑甚至赌博等方面的消费,低于去年和前年的估计。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加剧了内需窘境。

消费需求不振,增长就慢,改革增长结构又没多少新招,只能靠借新债还旧债。如果坚持这种增长方式,寅吃卯粮,不去寻求储蓄和增长的新思维,在经济“艰难时世”就很难走出怪圈。美国债务上限不可能无限调高,即使调高,增长乏力也带来违约风险,如何让市场放心?事实上,美国提高债务上限法案墨迹未干,纽约股市就“给了点颜色看看”。

出现主权债务问题的一些欧洲国家,正从市场和国际组织融资、借贷,但这即使救得了急,也不意味着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欧盟指出,主权债务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一些成员国大肆举债维持高福利。福利、成本上升,效率、竞争力却在下降。欧盟等机构当前的救助,多少是“拆东墙补西墙”,但如果“西墙”不能因此做到结构性地巩固,将来还有多少“墙”可拆?在欧洲央行日前刚对欧洲小国施救之际,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就坦率说:“对我们化解危机采取了适当措施这一点,市场还需要得到确证。”连巴罗佐都将信将疑,难怪市场会有人“不信”。

美欧经济规模巨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责任也很大。围绕近期一系列举债危机,它们都应切实反思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切实为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作出贡献。只有改革,才能救自己,只有自己经济结构健康,才能对世界经济负起责任。(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