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设集体户口接纳农民工进城
《工人日报》(2011年08月05日 01版)
本报讯 (记者李国 实习生周松) 35岁的刘军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经营着一家建材店,生意红火。去年,他把全家5口人的户口全部迁到了县城,10岁的女儿也转到县城上学。这是重庆市大力推动农村人口进城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年7月25日,像刘军这样的农民工进城人员全市累计2175663人,整户转移560076户,平均每天转户6315人,完成第一阶段转户目标338.84万的64.21%。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每个乡镇、街道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开设了集体户口,专门接纳转户的农民工。据统计,全市现已设立集体户口7220个,农民工转户一律开绿灯,随到随办。转户以后,可以进城经商创业,也可以到企业上班,家庭困难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城市低保。
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徐强告诉记者,过去重庆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极不平衡,城口、秀山、巫溪等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滞后。将来实现户籍城镇化率50%的目标后,城乡结构便会出现历史性变化,均衡发展便有了基本保障。农村人均资源占有率提高,可扭转农村相对贫困。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同工同权,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徐强表示,转户的主要对象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市政府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工作,提出了“三为主”的方针:以农民工为主,尤其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是转户的主要对象;以主城区(包括区县城)为主,很多农民兄弟长期在那里打工,实际上早就住在城里;以开发区为主,各级开发区积聚了大量企业,打工的农民兄弟可以转户。
具体来说,在主城区打工经商5年以上,在区县城打工经商3年以上都可转户。如果在开发区打工,以前在外地打工的经历还可以累积算工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