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看到爱和希望
——“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参与救援职工群像素描
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中,有一群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从温州各乡镇、各企业、各医院赶来参与救援的职工和医护人员……这些普通职工,让人们看到了来自民间的良知与良心,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灾难中发自人性的爱和希望。
他只想 “ 多救一个 , 快救一个 ”
职工档案一 :
康奈集团生产部组长 叶根亮
7月24日上午7点,叶根亮像平时一样准时上班。谁也不知道,他在前一天晚上在出事的动车上救出了7名伤员。
24日上午,某网页登出一张“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现场的照片,画面中一个身穿黑色T恤、短发的人,一只手扶着受伤的小女孩,眼神中充满焦虑。“这不是阿亮吗?”康奈集团生产部员工惊呼。
叶根亮,丽水人,在康奈集团已经工作了10来年,住在双屿双岙,他的家离事故现场只有5分钟路程。7月23日晚8点45分,得知事故发生后,他当即叫上4名邻居赶到现场。
现场泥水深至小腿,救援车辆无法直接靠近。叶根亮一趟一趟地在现场和救援车之间往返运送伤员。他很着急,但是又担心伤员受震动,就尽量控制着手臂力量。当时正在下雨,看到一名伤员面部流着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盖在伤员的脸上,以防雨水感染伤口。
1个小时内,叶根亮一共救出了7名伤员。他回忆,第3名伤员是一名来自厦门的中年男子,当时还能说话,问叶根亮:“你是哪里人?”叶根亮回答:“我们是温州人,你放心,我们一定全力营救你,你不要睡着!”一路上,叶根亮一直跟伤员说话,让他保持清醒。
等他回到家时,已是24日凌晨2点。这时,他才发现,脚上的鞋子不知什么时候丢了。他说:“我其实是个胆小的人,但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多救一个,快救一个’!”
他在漆黑的车厢中搜救
职工档案二 :
温州急救中心医生 张盖
7月23日晚,张盖接到指挥中心的命令,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参与救援。到了现场,张盖和同事马上带上急救箱下车,徒步穿过泥潭进入事故车厢。
在列车乘务员的引导下,他登上了D3115次动车,里面漆黑一片,前方的呼救声指引着他们逐节搜索。随着向坠桥车厢方向深入,伤者的哭喊声深深震撼着张盖的心。在第4节车厢,他发现了一名脚部被割伤的女伤员。他一边给她包扎,一边询问前方的情况,得知前方车厢有大量受伤人员。在搀扶女伤员转移至安全地带后,他又继续向前。“一路上,破损的车厢、四处零落的行李把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张盖回忆说。
一路施救直至悬挂车厢口,列车乘务员拦住了他的步伐:“前面车厢随时有掉落的危险,不能再向前了。”
看着斜跨在桥上的车厢,张盖焦急万分:“里面肯定有更多的伤员等着救治。”上面不能进,他就绕过山路从下方进车厢。当他急喘着跑到下方车厢口,刚巧消防战士从坠落的车厢内抬出一名危重伤员,张盖当即予以口咽管植入,球囊按压辅助呼吸,同时心电监测生命体征。一系列院前急救措施后,他随车护送伤员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抢救。
送完这一危重伤员后,张盖又赶回现场参与抢救。这一个晚上,他都在抢救、运送伤员间往返着。
他砸开车厢,将伤者送到医院
职工档案三 :
温州市交警支队秩序大队设施队职工 蒋福森
事故发生时,58岁的蒋福森亲眼目睹了动车翻下高架桥的瞬间,并第一个冲过去,声嘶力竭地喊“救人!”
7月23日晚上,蒋福森到双屿镇下岙村朋友家吃饭。朋友在外地做生意,难得一聚,大家聊得很高兴。正吃着,窗外忽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电也突然停了。大家只好起身,蒋福森开车送朋友回家。
车子刚到高架桥附近,蒋福森听到刺耳的声音,他赶紧打开车门想看个究竟,还没反应过来,又是“轰”的一声巨响,眼看着高架桥上掉下几节车厢。
“当时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蒋福森回忆。他拼命往高架桥下跑,一边跑一边用力喊:“救人,快来救人!”很多人跟着赶来了。
蒋福森跑到车厢旁边,听见里面传出惊叫声和哭声。手上没东西的他,随手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地往车窗上砸。这时,很多村民赶来参与救援,蒋福森和大家把几名伤势较轻的乘客从里面托出来。
当时,救护车还没到,村民就用自家的面包车运送伤员。蒋福森的车上就安排了3名伤员,蒋福森立即开车送伤员到了医院。
他抛下妻子赶回医院待命
职工档案四 :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孔建中
7月23日晚,孔建中的妻子从南京出差回来,就乘坐那辆追尾的动车。
当天晚上8时许,温州雷电交加,大雨如豆子一般洒落下来,孔建中思量着去车站接妻子。出发前,他给妻子打了个电话,没人接。而就在10分钟前,妻子刚跟他通完电话,说动车停靠在永嘉站,有些误点。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孔建中有些心急。当妻子的声音再次传入他耳朵时,他的心却再也无法平静,电话那头是妻子的喊叫声:动车撞了!他从电话中获悉,妻子是平安的。可他马上想到,两车相撞,必定会有伤员。
“我要先回医院待命,你要照顾好自己。”孔建中对妻子稍作安慰,便立刻往医院赶去,同时打电话给医院领导,告知这一情况,建议做好接待伤员的准备。
当晚,当第一批病人送达后,孔建中立即投入抢救伤员的工作中。直到次日凌晨零时多,孔建中才有一点时间给妻子打个电话。此时妻子告诉他,已经安全下了火车,在附近村民的引导下,在黑暗中沿着铁路走了1个多小时,正在乘车回家的途中。“没事就好!”孔建中暗暗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