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大接力 创业手拉手
——黄石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纪实
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以证明,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黄石市成绩傲人:
2010年,湖北省黄石市创业带动就业31521人,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56.29%。这一年,黄石市私营企业达9867户、个体工商户达51198户,分别比2009年上升15.35%和19.69%。
创业热情开始萌动
在南方打工做厨师18年的张细林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在自家门口当上老板、开办起一家颇具规模的“老邻居”菜馆。
说起成功创业经历,张细林充满感激。
“当时在社区的一个宣传栏里,我偶然看到一个免费提供创业培训的信息;而且经过申请,我竟然得到了4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张细林告诉笔者,包括工商、税务、卫生许可之类的手续,当天申请,当天就给办结了。
20世纪90年代,黄石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矿业枯竭转型城市。
“老企业多,改革任务重;老职工多,改善民生任务重”。“最高峰时,黄石市的下岗失业人员有13万多人。”黄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国志说。
200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企业改制后,黄石有50%的职工断保,有7万多人吃低保,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占到城市人口的20%。
各种社会矛盾、各种利益诉求交织在一起,使黄石的决策层顿悟:必须“退二进三”(退出二产进入三产),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抓手,推进城市转型、解决就业难题、促进经济发展、确保一方稳定。黄石市市委、市政府迅速决定:把创业促就业工作放在城市转型的重要课题上来决策。
“穷人银行”四两拨千斤
近年来,黄石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3亿元,减免各类创业税费1.53亿元,发放各类创业补贴资金3635万元,120个信用无抵押贷款社区,2010年的资金回收率达99%。在黄石,创业帮扶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已然显现。
返乡创业者王立才就是这样一个受益者。2009年11月,受金融危机影响,王立才返回家乡下陆区打算自己创业。下陆区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入户调查中获悉他的想法后,很快就主动找上门来。
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帮助下,王立才不仅免费参加了创业培训,而且还在中和新纪元创业街开了一个小超市。当生意蒸蒸日上后,王立才又萌生了扩大规模的想法,但这笔资金从何处来,王立才犯了难。
“我们这个社区是信用社区,你可以利用信用社区担保政策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在社区的帮助下,王立才很快就获得4万元小额担保贷款。
目前,黄石市信用社区已由67个扩大到120个。同时,在每个社区一名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基础上,又招聘了139名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充实到社区开展创业服务。
成功创业更有幸福感
2010年,黄石市有10890人实现成功创业,带动31521人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指数为2.89;全市劳动年龄人口193.5万人,创业者指数达到65.12。更为重要的是,黄石市就业增长模式实现了由安置就业向自主创业的历史性转变。
“将政策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将职责明确到每一个部门,在人社部门的统领下,黄石市的创业工作齐抓共管、齐头并进。”黄国志介绍,黄石独创的“创业帮扶接力棒”,使整个创业过程的帮扶不仅高效,而且很有质量。
现在,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无论是在餐饮服务、建材加工、接卸制造等传统产业还是科技、金融、文化旅游、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等新兴领域,黄石创业者的身影都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