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5月01日 星期日

【时代先锋】焊轨专家“郭大拿”

——记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电气维修工郭晋龙

本报记者郑莉 张玺
《工人日报》(2011年05月01日 001版)

郭晋龙在测试电路板。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摄

烧得通红的铜管发出“嘶嘶”声,沾满油渍的黑色软管蜷缩在铁皮设备柜里,一人高的电源柜无声地运转着……站在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车间里,十几名记者望着眼前这台简单得近乎简陋的装置有些发愣,“这就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名鼎鼎的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

“可别小看它,它能把5根100米的钢轨无缝衔接,让铁路大动脉更结实。进口设备要1000万元,这台完全原创的‘土机器’还不到50万元嘞!”在隆隆的机械运转声中,一个红脸汉子扯着嗓门介绍。由于长期缺觉,他的双眼布满血丝。

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高级技师郭晋龙。

30年前,他还是个连电路图都看不懂的初中文化技工,如今已经成为中国铁路电气维修“大腕”,解决了钢轨焊缝双频正火工艺改造等19项大型技术革新的关键问题,节约和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00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900余万元,人称“郭大拿”。

一个焊头牵出科技大奖

“咣当,咣当……”火车轮每经过两根铁轨的连接处,就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富有诗意的人称之为“铁路交响曲”。可在制造钢轨的工人听来,这样的声音并不怎么美妙。

在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流传着一句话:“一个焊头等于一千条人命。”钢轨看似坚硬,但在高速列车的碾压中,一点瑕疵都将是致命的。

2000年起,铁路连续提速。焊轨段组成了由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组成的研究小组,致力于攻克这一难题。“如何细化焊缝的晶粒密度,让500米长轨条更坚硬?”成了郭晋龙的心病。

2003年的一天,老总工董平禹兴冲冲找到郭晋龙:“用双频系统控制加热炉可以使钢轨均匀受热。”董平禹顿了一下,盯着郭晋龙说:“但是,这需要两台不同频率的电源控制柜,成本太高。大郭,你能不能用一台中频设备控制两台加热炉,给厂里省些钱?”

“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郭晋龙拍了胸脯。

然而,要实现这个设想并不容易。郭晋龙跑遍了书店和图书馆,却没找到可借鉴的理论信息;他又乘车南下,到控制柜生产厂家取经,仍然一无所获。于是,他从零做起,自己搞起了试验。

郭晋龙每天吃住在车间,忙起来一连好几天不睡觉,实在困得不行了,就用湿毛巾擦一把脸,歇会儿接着干。连续4个多月,他几乎每周五晚上都乘车进北京,与一家自动化设备厂研究改进电源柜的控制频率,周日晚上再坐车回厂上班。

失败、失败、失败……一次次的试验,几乎让课题组的所有人精疲力竭,郭晋龙依然咬牙坚持着,终于攻下一道道难关,实现了一机双频。

2005年4月,设备通过了第一次空载试验。10月26日,新研发的双频电源柜装到了车间机床上……焊缝双频正火工艺改造成功!

经过不断完善工艺,如今的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已经成为铁路系统钢轨焊接的必备设备。铁道部指定的100米钢轨焊接企业中,70%使用了这项技术,为呼和浩特铁路局累计创效400万元。

从“郭大个”到“郭大拿”

在呼和浩特铁路局郭晋龙工作室里,桌上、地上堆满了各种被拆开的零部件、电脑板,墙上一张一米多长的大合影一尘不染。照片上,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第一排就坐,身着蓝色铁路制服的郭晋龙站在第三排,腰杆挺得笔直,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这张照片摄于2010年1月14日。这天,郭晋龙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成为全国铁路系统获此殊荣第一人。

紧车工、慢钳工、溜溜达达是电工。1981年,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电工郭晋龙调入焊轨段。随着第一条钢轨焊接生产线投产,对机电设备维修一窍不通的郭晋龙挠头了。

1984年6月的一天,焊轨生产线的关键设备钢轨焊接机电子管控制系统发生故障,车间主任派郭晋龙负责维修。“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郭晋龙红着脸憨笑。他硬着头皮,拿着螺丝刀一阵乱捅,一个小时过去了,不但没有查出原因,还耽误了10余根钢轨的焊接,气得主任跳着脚骂他。从此,工友们总嘲笑郭晋龙:“个子挺大,道行不行。”

从此,郭晋龙家多了一盏“长明灯”。他把10多平方米的储物房改造成了“电器实验室”,一下班就钻进书籍和零件堆里,夏天热得汗流浃背,冬天冻得哆哆嗦嗦。他还报名上了电工业余学习班,一口气连学三期。老师总表扬这名“老学生”:“别人学一半就溜号,你学起来却没完没了。”

为了解微机控制系统的构造原理,1989年,月薪只有70多元的郭晋龙背着妻子花2500元“巨资”买了一台学习机,用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外债,妻子心疼得直嚷嚷。在枯燥的分解、组装、测试中,郭晋龙的“道行”越来越高。

1992年,焊轨段引进了瑞士新型钢轨焊接机,自动化程度世界一流,郭晋龙终于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设备厂家短期内无暇安装,段里又希望设备尽快投产,于是,领导派郭晋龙尝试安装。

展开图纸,满篇天书般的术语和符号,郭晋龙傻眼了。工友们都劝他“别给自己找麻烦”,可他却说“‘洋专家’能做到的,咱们‘国产工人’一样能做到!”

他白天装设备,夜里查资料、算数据,遇到难懂的术语和符号,就用自创简易代码替代……一个月后,瑞士专家姗姗来迟,而新设备早已在焊接生产线上运转,对方惊讶地连说“不可思议”。

2000年,郭晋龙发现了法国进口精磨机电路板的设计缺陷,向法国专家提出改进意见。这位专家钦佩地说:“你的老板应该为你加薪。”

现在,郭晋龙是远近闻名的焊轨机电维修、改造的“蓝领专家”,并在技术职务考评中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呼和浩特铁路局首批高级技师,甚至被一所高校特聘为客座教授。工友不再喊他“郭大个”,而是尊称“郭大拿”。

“淬火” 锻造好工人

“大郭是好样的。”提起郭晋龙,工友们都竖起大拇指。在他们眼里,这个身高1.86米的北方汉子好像从不知苦。

段里有一节通信和照明电缆从40米长的废弃暖气通道内通过。一提起检修那里,工人都头疼。可每次郭晋龙都二话不说拎起工具钻进通道。因为个子高,他只能在不足1米高、充满腐朽味道的通道里,蜷缩着身体爬行。

郭晋龙母亲患癌症病重期间,正是焊轨段淬火和焊轨生产的紧要关头。为保证生产,他白天工作,夜里陪母亲。一天深夜,母亲很想和儿子多聊聊,可郭晋龙的传呼机又响了。“去吧。”母亲叹了口气……母亲去世后,郭晋龙很长时间不能原谅自己,“我还有好多话没来得及和妈妈唠。”

在段领导眼里,郭晋龙是企业的“宝贝”。2002年,他与工友设计出安全消除谐波功率因数补偿控制装置,每年增产淬火钢轨600根;2008年,他研制了钢轨焊接生产线轨道输送机及连锁控制系统,保守计算可为国家节省103万元;2009年,他又与研究团队发现新一代进口GAAS80型钢轨焊接机的多处设计缺陷,成功索赔9.1万欧元……

郭晋龙还是兄弟单位的“救火队员”,他数十次赴郑州、武汉、成都等地帮助其他焊轨厂维修设备。一次,南方某铁路局焊轨厂焊轨设备生产线故障,停产了10多天。情急中,他们找到了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郭晋龙火速抢修。下飞机后已经是凌晨,他直奔车间,1个多小时就解决了问题。

许多企业盯上了这个“宝贝”,向郭晋龙递来橄榄枝。有的企业领导三次找他“谈心”,许诺一套四室房子,双倍工资,甚至承诺解决孩子就业问题;有的企业提出给他每月工资8000元,并愿意预支3万元“定金”;还有人提出以100万元买下Ⅱ型钢轨焊缝双频正火技术……

面对这些“诱惑”,郭晋龙每次头摇得都像“拨浪鼓”:“我赶上了好时候,焊轨段培养了我,铁路发展让我有了用武之地,我有责任把所学技术教给更多人。”

有人笑话郭晋龙“傻”,只要有人来学习,他从不“留一手”。他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故障排除知识整理,编写出《中频电源原理与维修》和《GAAS80/钢轨焊接机维修》两本书,免费提供给职工学习。在他的影响下,呼和浩特铁路局已经培养了3万多名技术工人,1500多名高级技师和工人技师。

由于长时间站着工作,郭晋龙腿上静脉曲张严重。“老郭,你也五十好几的人了,离开一线吧。”段里领导想安排郭晋龙坐办公室,但他执意留在了车间里。

“不要钱、不要权,你这是图什么?”有人问郭晋龙。他摸着后脑勺,半晌蹦出一句话:“当个好工人。就像‘淬火轨’,耐磨、坚硬,走起车来踏实。”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