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搬家”指向终结择校
——湖北教育工会以教学竞赛温补师资
择校还是择师
尽管女儿还有半年才升学,但一心想让女儿进重点中学的李先生,年前就开始忙碌起来,四处打听市内几所重点中学的招生信息。
“没办法,重点中学的教学资源、师资水平确实好一些,上了重点中学,将来孩子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几率会更大,但现在进好学校的竞争太激烈了,必须提前做准备。”家住武汉市武昌区的李先生显得有些无奈。
在武汉,像李先生这样想把孩子送入“名校”的人不在少数。湖北是教育大省,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17所,中小学2万余所。武汉目前有3类学校,一是普通学校,二是市级示范学校,三是省级示范学校。把学校阶梯式分类,实际上是为优势教育资源标价,把接受教育变成一种竞争,这样的后果是,优势教育资源成了家长“血拼”的战场。于是“撞运气”、“拼关系”、动辄数万元的择校费都成了纠结于家长心头的一道门槛。
“择校,很大程度上是择师。要终结择校痼疾,根本解决之道在于使教育资源均衡化,缩小学校之间教学力量的差距。目前,武汉各地的办学条件都比较完善,差距主要是在师资力量方面。”湖北省教育工会常务副主席马建才这样认为。
竞赛提升师资
为此,湖北省教育工会将目光放在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上。
2008年,湖北省教育工会举办了首届全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力图通过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缩小不同学校间的师资差距,从而让所有孩子不需择校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分基础教育和高校两个组别,涵盖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中青年教师。比赛内容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3部分组成,力求全方位地考察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功底、业务水平、思想理念、师德涵养等综合素质。由于不设门槛,首届竞赛吸引了来自该省6万多名青年教师参与,从报名推荐、层层选拔到最终决赛,历时近半年。
由于比赛的名次和荣誉关乎学校声誉,不少学校都成立了专家组,为参赛教师选定专家进行专门指导。比赛最终决出一等奖10名,其中高校组4名,基础教育组6名,符合条件的选手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这项活动有力地激发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心,促使他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教学竞赛促使青年教师加强教学基本功,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马建才对记者说,参与面之广,参与人数之多,是他们设计此项活动时所不曾预料的。
“这是一次蝶变的过程,通过竞赛,我真正理解到每一次教学都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对今后的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想法,我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将会更加成熟。”武汉市硚口区东方红小学老师吴嫚妮在竞赛感想里写道。
“蚂蚁搬家”,任重道远
2010年,湖北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如期举行,仅高校组的比赛就吸引了该省3万多名青年教师报名参加。最终,基教组42名、高校组28名选手分别获得了“湖北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两次竞赛,让湖北省教育工会收获了如潮的好评。不过,他们并没有感到丝毫轻松。
“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办下去,就一定能把这项赛事打造成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的品牌活动和精品工程,我们将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比赛。”马建才对此很有信心。
在他看来,终结择校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绝非一蹴而就。湖北教育工会的做法,就像“蚂蚁搬家”,看似力量弱小,只要长期坚持,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日前,记者无意间又碰到了李先生,问起为他女儿择校的事进展如何。李先生比之前乐观得多:“进名校大概比较难。不过,我听说我们小区里那所中学这两年教学水平提升得很快,有几个老师在省竞赛活动中拿过奖,就让孩子去那吧。”
终结择校,看来人们已经感受到了“蚂蚁搬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