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呼会应】“真正以教职工为本,绩效工资才不走样”
中工网论坛网友“一哥”:我是一名教师。就说绩效工资吧,出发点是好,可到了地方就变样了,绩效以后反而提不起教师积极性了。
原因在哪里?一是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领导和中层拿得偏多。二是量化考核方案标准不统一,不具备权威性。三是学科之间的差异明显,最重要的是工作量多少基本上是各校领导帮大家考核的,如果你和领导关系较差,那么年初你的工作量会排得很不满,到时你的工资是无法上去的,而且单位休年假还要扣除绩效工资。
带着“一哥”的反映,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王晓龙。作为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王晓龙一直关注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进展。他表示,网友“一哥”反映的问题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
据王晓龙介绍,目前教师们对实施绩效工资反映较多的,一是认为部分地区考核机制不健全,部分学校考核办法欠科学,考核结果不合理;二是认为学校领导职务津贴过高,向一线教师倾斜不够,甚至造成一些一线教师收入不升反降;三是认为部分学校绩效工资正在变味,被校领导用来衡量学生考试成绩、升学率,对教师“施压”、“控制”的一种手段;四是认为实施绩效工资后一些地区、学校、学科收入差距悬殊。
“代表和反映教职工的合理诉求,是教育工会组织的职责所在”。王晓龙表示,他将在全国两会上及时反映教师们的呼声,并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建议:
——国家应制定比较统一的绩效工资标准,至少每个地区应有统一的绩效工资标准,统筹同一地区教师绩效工资水平的大致平衡问题,缩小不同政府级次所属学校及学校不同学科绩效工资水平的差距。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应着眼于科学化和公平性原则,进一步细化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方案、具体办法,确保绩效工资在搞活学校内部分配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切实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
——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时,应充分发挥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的作用,分配办法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并把相关决策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既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又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绩效工资改革不走样,关键是要真正以教职工为本。”王晓龙委员特别强调要在制定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和实施方案等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他呼吁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主动邀请工会代表参加相关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参与绩效工资实施意见或办法的制定;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或办法,应有工会主席参加,并充分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
“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表达者。在实施绩效工资这样一项直接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中,工会组织的缺位就意味着劳动者代表的缺位,在现阶段,更应高度重视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本报北京3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