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建三份关爱破解“用工荒”
春节期间,400多名农民工主动坚守在岗位
本报讯 (记者彭冰 通讯员王艳敏)农历正月十五,远在阿尔及利亚施工的农民工张忠宝给妻子打来电话:“听到歌声了吗?我们正开联欢会呢,真开心!”整个春节期间,在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化建公司的国内外建设工地上,包括张忠宝在内的400多名农民工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把对员工的关爱进行到底,企业就不怕什么‘用工荒’。”吉林化建公司党委书记邵金声说。
吉林化建公司招收的农民工数量已逾员工总数的30%,却从未出现农民工跳槽案例,反倒涌现出诸多农民工星级工人,还有1名农民工成为全国劳动模范、3名农民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新生代农民工最渴望什么?第一就是在城市的职业发展空间。”邵金声告诉记者,吉林化建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农民工进行“带薪培训”,凡参加培训的职工,公司每天额外补助30余元。公司还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大赛,对成绩优异者给予电视、笔记本电脑等物质奖励。如今,进入现场施工的农民工全部拿到了操作服务岗位资格证,近60%的农民工取得了初、中、高级以上技能证书,多名农民工成为技师、高级技师。
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是吉林化建“留人更留心”的另一法宝。刚参加完公司职代会的农民工、全国劳模郑秋林对记者说:“我们与正式工享受完全一样的政治待遇与生活待遇,感觉很有尊严。”在吉林化建,农民工与正式工一样,实行计件工资,一律按劳取酬、平等对待。
企业对员工的第三份关爱是“亲情”。去年,吉林省遭遇百年罕见洪灾时,农民工于洪岩正在成都施工现场参加百日会战。“没想到公司领导奔波几百里地,趟着一尺厚的泥泞山路,为我家送去米面油和慰问金,还为我家修缮了受损房屋,替我妻子安排了工作。这份情,终生难忘啊!”于洪岩感叹。
近年来,吉林化建公司先后慰问农民工家庭100多户,有50多户农民工家庭子女上学得到了公司帮助。
“公司多项关爱措施并举,开辟了一条社会、企业和农民工三方共赢的发展之路。”邵金声告诉记者,在该公司农民工参与建设的国内外项目中,有4项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2项工程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105项工程获得国家、省市、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奖。
“尽管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市场越做越多,但是,对农民工的真情关爱,使企业用工状况始终保持平稳态势。”邵金声微笑着告诉记者,如今,“农民工概念已渐渐淡出吉林化建公司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