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2月04日 星期五

【新春走基层】守望万家平安的消防队员

本报记者 张世光
《工人日报》(2011年02月04日 001版)

除夕夜23点整,安静了一夜的打印机还是动起来了。

这是一台与哈尔滨市119消防指挥中心联网的打印机,每当有救火指令发来时,这台打印机都会自动打印报警单。22岁的通信兵尹彦培在与指挥中心核对信息之后按下了警铃,本来安静的楼内立刻响起阵阵脚步声,一分钟后,身着战斗服的消防战士集结登车奔向起火地点。

时间回退5个小时——除夕夜18时。

记者来到哈尔滨市南岗消防大队南直中队,大楼内静悄悄的,楼外不时响起的爆竹声在空旷的楼道内回荡着。中队长张亚军带着记者参观了一圈,宿舍里“豆腐块”依旧在床上见棱见角,洗漱间内,所有的牙刷都朝着一个方向“甩头”,唯一能够让人感到年味儿的是,每个班的门口都贴着春联。

除夕之夜,消防队的战士们有了一点儿特例——可以在大会议室内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而不必遵守严格的作息时间。这种特例也是因为,除夕夜消防队都要做好二级战备,战士们都是穿着战斗服在看春晚。“响铃一分钟内登车,这个要求永远没有特例。”张亚军告诉记者。

与其他战士不同,在一楼的通讯兵尹彦培和张相松是没有电视可看的,他们能看的只有一台与指挥中心联机的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必须一点儿不错神地看着。

和消防队其他岗位一样,这是一个24小时的岗位,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是尹彦培和张相松的工作间,也是他们的寝室。作为通讯兵,他们的职责是接收指令和引领道路。

这个岗位,只有他们两个人。

23点整,打印机动起来了,还没等记者缓过神来,消防水罐车已经发动了。

从登上运兵车的那一分钟开始,“问一句说一句”的尹彦培就一刻不停地在说话——再次沟通确定起火地点、向带队的领导汇报火情、回复119指挥中心的询问,更多的时候,他在给司机指路。

着火地点是一处被焰火引燃的自行车棚,火情不大,到达现场后,火很快就被扑灭了。23时20分,消防车开始返程。一位战士悄悄地说:“回去还能赶上看赵本山的小品。”

可惜,没走多远,指挥中心发出指令,又有一处起火点。

“直走,前方逆行一小段,右转,进院第一个路口左转。”尹彦培不假思索地一边比划一边说着。

因为起火点比较隐蔽,到达之后,尹彦培第一个下车在小区内飞奔寻找起火的位置。又是一处被烟花爆竹引燃的车棚,火依旧很快被扑灭了。“除夕晚上就这样,一般火都不大,基本是被烟花爆竹引燃的。”张亚军在返回消防队的车上告诉记者。

“这是你第几年没回家过年了?”记者问。

“第8年,从当兵开始就没回过家过年,能回家过个元宵节就是最大的奖赏了。”张亚军说。

车窗外的鞭炮声越来越响。

“回家能吃上饺子了吧?”昏暗的车厢内,记者听到一位战士仿佛在对自己问话。

“差不多,今年能吃上热的。”另一位战士的回答让记者明白了,原来,他们说的“家”不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家。

(本报哈尔滨2月3日电)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