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总是被充满爱心的人创造
“宝贝回家”让172个家庭喜圆“团聚梦”
一名儿童仅仅在家人上网登记后60分钟就被找回
本报讯 (记者 彭冰)“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2011年元旦前夕,24岁的福建人苏抹抹,在“宝贝回家”的帮助下找到了离散15年的亲人。作为我国第一个、也是惟一的“帮助走失、被拐、被遗弃儿童寻找亲人”民间公益网站,迄今为止,“宝贝回家”已令172个家庭喜圆“团聚梦”。
“宝贝回家”网站,由吉林通化市市民秦艳友、张宝艳夫妇自费创办,2007年4月30日正式开通,目前在全国各地拥有2万余名志愿者,网站所有服务均免费。
与许多求助者一样,登录“宝贝回家”之初,苏抹抹并未抱太大希望——他能提供的寻亲线索实在有限:儿时曾在一个名为“邵武”的地方生活过,自己原名“熊正辉”。
根据这仅有的信息,“宝贝回家”志愿者在网络上下展开大规模查找,2010年12月24日,平安夜那天,他们终于发现,福建邵武市桂林乡有一户熊姓人家,遂马上致电桂林乡政府查询,果然,该乡盖竹村确有位男子姓熊,曾经离异且多年前孩子丢失!
在新年团圆之际,成功帮求助者找到亲人,对“宝贝回家”来说,已不是第一次,因为这里的志愿者从没有节假日。2009年大年三十,网站接到一川籍男子求助,志愿者们忙碌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便从几千份对比资料中,找出了那人丢失的孩子。2010年大年初一,“宝贝回家”又为一名走失94天的西宁男孩找到了亲人。
奇迹总是被充满爱心的人创造。在“宝贝回家”3年来缔造的172个成功案例中,与亲人失散时间最长的,是黑龙江的任军校,走失31年;而寻找用时最短的,是湖南4岁儿童李辰飞——从其家人上网登记到孩子被找回,仅用60分钟。
对“宝贝回家”的运转效率,很多求助者惊讶至极。“我们利用网络优势,建立了信息收集、资料对比、志愿者协调、公安部联络群等小组,形成了有条不紊的工作机制。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全国上万志愿者的真诚奉献。”秦艳友说。
正是数万爱心的无私汇聚,让“宝贝回家”迅速跻身国内最具公信力及影响力的公益组织之列。根据“宝贝回家”的提议,公安部修改了“儿童失踪24小时后才能立案”的规定,并联合五部委开展了“打击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的专项行动。
目前,公安部已指示全国各省市公安机关派专职打拐人员进驻“宝贝回家”,与之长期合作,而在该网站转给公安部打拐办的700多条线索中,90%已查实。
“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011年,希望能有更多走失、流浪、被拐、乞讨儿童回到父母温暖的怀抱。” 张宝艳由衷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