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分钟协商 三万职工获益
有人说:“把企业营业收入和职工工资增长,在时间上联系得那样紧密,除了云南煤化工集团,在云南省还真不多见。”
时间回到2010年12月20日下午。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孟云对媒体宣布,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00.63亿元。
第二天上午9时,赵孟云即带着公司行政方,和公司工会方就工会提出的2011年职工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增加15%的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进行协商谈判。
工会的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书是12月16日由工会直接递交给赵孟云的。
要约书说,2009年云南省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为26992元,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在职职工人均工资为36400元,煤化工集团公司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仅为28000元,2010年根据集团经营的业绩,预计职工人均年收入会有所增加,可达3万元,但工会觉得还是低。“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煤化工集团在岗职工的人均工资水平仅略高于全省社会平均工资,大大低于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国有大型企业的在岗职工人均收入。”于是,发出要约,建议2011年职工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增加15%。
作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孟云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和工会没有原则的差异。“我们一直认为职工工资的快速增长是搞好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早在2005年8月集团成立时所提出的4大任务中,职工工资快速增长是其中的一项。”他说,“2005年集团成立第一年,职工人年均工资为1.6万元,以后年年有所增长,到2010年预计可以达到3万元,5年时间增长了90%左右。但是我们的职工生活在边远地区,所从事的是高危行业,职工收入过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据了解,自集团组建5年来,该公司党政不仅设法增加工人的货币工资,还建了5个住宅小区,大大改善了职工住房条件。同时加大技改投入,改造了包括井下生产的工作条件。
赵孟云给集团职工工资增长勾画了愿景,到“十二五”末,煤化工集团营业收入要达到600亿元,职工达到5万多人,工资支出要达到25亿元,再加上五险二金支出15亿元,“未来开门吃饭要40亿元。”他笑着说。
由于过去5年在生产设备方面投入了200多亿元,尽管企业2010年实现200多亿元的营业收入,但资产负债率较高,所以利润只有3亿元,不能满足工会提出的增长15%的要求,企业方和职工方最后决定2011年职工人均工资在上年基础上增长12%。
集团工会主席周建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个百分比意味着,2011年集团要拿出一亿元给职工增加工资。”他进一步补充说,“其实给职工增加工资是集团党政工共同的愿望,是集团‘十一五’期间的经营指标,但以法律文本形式把增资固定下来,对集团党政领导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对于我们工会来说,要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按照公司制定的总目标,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开展好劳动竞赛,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全面完成公司提出的目标任务,这样才能使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在一个稳定、和谐的基础上,也才能实现工资集体协商的实际意义。”
2010年12月21日10时30分,工资集体协商圆满结束。90分钟的协商,3万职工实现了1亿元的工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