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1月02日 星期日

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被指“造成交通拥堵”

【社会热点】昆明:“爱心卡”还是“闹心卡”?

本报记者 陈昌云
《工人日报》(2011年01月02日 002版)

昆明公交车(资料照片) 周佳明 摄

2010年12月24日下午,距离圣诞节平安夜越来越近,昆明阳光明媚,不少商店在悬挂张贴与平安夜有关的饰物,不少年轻人聚在一起商议晚上的出行游玩内容,而此时,不少老年人也在紧张地关注着一件事的进展——关于他们乘坐免费公交车的“爱心卡”使用方案调整听证会正在进行。

最后的结果是,这个调整方案毫无悬念地得到听证代表的绝对多数赞成得以通过——23名听证“代表”中,有19人赞同,两名“态度暧昧”,明确表示反对的,只有两名。

“这些代表不能代表我们”

2007年7月1日,昆明率先在全省推行了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的优惠政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3年后,这一优惠政策的调整引发当地的高度关注。

在昆明市交通局听证会现场,明显是旁听者比代表“有脾气”,不仅一位杨姓老大爷和一位年轻人当场激烈争吵,更有参与旁听的老人质疑听证代表的资格问题。

一位曹姓大爷发问:“爱心卡听证会,关系每一位老人的切身利益,为什么不叫人大代表和老龄委的代表来?”另一位旁听的老人也起身说:“这些代表,不能代表我们的意见。”

据记者了解,23名听证代表中,来自相关部门的有11人,普通市民代表12人,其中上班族4人,学生2人,爱心卡持有者6人。

有市民对听证会代表组成人员进行了分析。这位人士说:“由于老年人使用爱心卡被指导致高峰期公交车拥挤,所以这些代表人选的设计明显不利于老年人。23名代表中,有关部门的11人恐怕不会有反对意见,市民代表的12人中,上班族4人和学生2人也不会反对,就算6名爱心卡持有者全部反对方案,他们也构不成导致方案流产的多数。”

不过,针对代表人选的质疑,有关部门及时回应说:这次听证会共有58人报名。除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员是按照规定进行邀请外,其余来参加听证会的老年人和上班族都是从报名人员中随机抽取的。

调整方案与财政压力有关?

此次爱心卡调整,是否与昆明的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财政压力有关,有关方面不置一词,但昆明交通运输局提出的一组数据似乎透露出调整的经济动因。

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关于调整老年人“爱心卡”使用方式方案的说明》显示,2005年至2008年,昆明市财政累计拨付公交企业补贴资金约为2.3亿元,2009年累计拨付近2.2亿元,2010年截至11月已累计拨付各项补贴2.44亿元。到2010年,主城共有公交线路383条,公交营运车辆4086辆,城市公交日均客运量达2456万人次。

不过,面对这些数据,云南大学的李玫认为没有多少意义,“同期昆明市的财政收入是个什么情况没说,这项支出占同期财政收入的比重是多少也没有说,与昆明大致相同的省会城市在这方面的支出又是多少也没有,因此这些数据就没有分析的意义。”

据来自昆明市交通运输局的数据,目前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80.32万人,爱心卡的发卡量为39万张,“爱心卡”的日均刷卡量由最初的29万人次增加到每日42~46万人次,占总客运量的21%左右。考虑到“十二五”末,昆明爱心卡办卡数量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翻一番,达到80万张,日均刷卡量很有可能突破100万人次,这次调整对于缓解财政压力似乎不容小觑。

2010年12月27日,昆明西、北三环主线建成通车,据2009年3月初开工时的相关报道,作为昆明西、北三环的BT方,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将投资33亿元。而对于已经建成的二环高架快速系统和正在修建的地铁、轻轨等交通工程而言,西北三环闭合工程所支出的33亿元还只是一个小数字。

有关人士分析说,昆明市目前正在推行跨越式发展,城市建设需要巨额资金,必然给财政造成一定压力。

昆明公交集团公司安全服务部经理李伟并不认同爱心卡引起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拥挤的说法。

2010年12月24日下午,记者在云南电视台演播室采访了正要参与制作爱心卡听证节目的李伟,他告诉记者,昆明公交车上下班高峰期拥堵不是老年人使用爱心卡造成的,根本原因是道路拥堵严重造成公交车无法正常运营,其次是公交专用线路少,而且没有形成网络。“我们有3600台公交车,线路238条,现在日均出车54万次,日均载客运量233万人次,其实,只要道路顺畅,每天我们可以载客300万人次。”

似乎和李伟的观点遥相印证,在听证会现场,一位老人说,昆明近年交通拥堵有目共睹,2008年以来,先是修建“二环十七射”同时开工,接着又是地铁轻轨同时施工,市区几条主干道路通行严重受限,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短时间内密集建设开工,我认为,这些也是导致公交车拥堵的重要因素,不能把拥堵责任推给老人。”

爱心卡使用调整面临争议

虽然听证会已经通过了老人爱心卡限制使用的调整方案,不过,一个星期来,一些市民依旧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市民杨晨光说,其实,在民间早有上班族对老年人爱心卡使用的烦言,老人早晨高峰期挤公交车不外乎送孙辈读书、晨练、买菜、游玩,除了和上班族挤车,还产生是否“让座”的争议。“这些都不否认,但问题是,作为政府决策,必须拿出科学的客观证据证明,是老年人普遍在高峰期出行并使用爱心卡导致公交车拥挤,才有调整使用方案的合理前提。”

一些受访者认为,爱心卡的使用之所以如此旺盛,和老年人退休早、工资收入低有关。有老年人算过,他每天乘坐4次,可省下4元钱,一个月下来就是120元,这点钱对于退休金偏低的老人来说,不是小数字。一位中学老师说:“经济状况好的老人不会去挤公交车。你见过家里有私家车的老人有挤公交车的吗?”

更有人认为,城市道路拥堵,除人口增加,车辆剧增,道路资源偏少的客观因素,还涉及一个城市交通网络的科学构成,供求滞后于需求,以及交通参与者的文明自觉等因素,把公交车高峰期拥挤简单地归罪于爱心卡,靠调整爱心卡来缓解道路高峰期的拥堵情况,难免招来质疑。

【延伸阅读】听证会代表建议各异

参与听证的大多数代表在同意调整方案的前提下,提出了观点各异的几条建议:

昆明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陆泳:

现在昆明发卡量是38.6万张,每天刷卡41.5万人次,也就是说一张卡不到两次,因此限制一天两次并不能解决问题,提高刷卡的计次数不能解决高峰期老人过多使用爱心卡的弹性出行需求。

如果一定要采取刷卡计次的方式,需要提高到高峰期刷一次计次3次以上才会有效。建议平峰时段,爱心卡免费不限次;但在工作日的高峰时段要按照普通公交卡的优惠方式来付费。

昆明退休教师龚翠仙:

建议高峰期交费。如果超出了使用次数,可以通过语音提示来提醒老年人投币5角。大部分老年人应该是能接受的。建议高峰时段乘坐公交车的老年人用普通公交IC卡乘车。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曹云雯:

3年多的爱心卡使用后,让很多老年人养成了使用习惯,在调整政策时,是否可以有试行阶段?不要使“爱心卡”变成一张“闹心卡”。

昆明理工大学职员令狐欢:

以一个星期在高峰期使用两次为基准,可以限定一年120次高峰期的使用次数是最高限制,除高峰时间以外,爱心卡可以随意使用。但是一旦超过120次的高峰期次数,就不能再刷卡了。

昆明理工大学2009级学生闫谧:

老年人的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爱心卡的实施也是情理之中。能够在适当提高高峰期刷卡计次的情况下,开通爱心卡公交专线,为老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乘车环境。

昆明新世界第一巴士公司尚华:

昆明公交车的运力基本上能够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是由于道路的阻塞导致公交车运力下降,让市民感觉高峰期乘车困难。建议爱心卡使用次数最好分成月份,这样可以避免老年人年底为了用完次数,集中坐车的情况发生。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