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0年12月02日 星期四

【时代先锋】“宁可丢了性命,也不能有辱维和使命”

——记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团长江汉刚(上)

本报记者 杨连元
《工人日报》(2010年12月02日 001版)

2008年底,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的275名官兵胜利完成在利比里亚的维和任务,返回了离开8个月的军营。可面对庆功宴,官兵们却兴奋不起来。因为他们刚刚得知,率队出征的团长江汉刚,被确诊为晚期胃癌。

在部队医院里,手术在紧张进行中。令医生们吃惊的是,江汉刚的胃部已经大面积溃烂,这么严重的病变及由此带来的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这位团长是如何挺过来的呢?

今年42岁的江汉刚已有24年军龄,他在2008年3月担任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团长,4月份即率队出征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担当第七批维和部队政委兼工兵分队队长之职。

执行维和任务8个月的时间,江汉刚始终铭记“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的总要求,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坚守岗位,忘我拼搏,率先垂范,透支自己的生命而让维和使命得以圆满完成。

如今,顽强战胜病魔的江汉刚,依旧英姿焕发挺立在部队建设的前沿,带领官兵完成了去年国庆安保、阅兵工程保障和“铸盾-2009”演习等艰巨任务,工兵团还被表彰为全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以一流的业绩为祖国赢得荣誉和尊严”

2008年4月,江汉刚率领274名官兵来到西非大陆的利比里亚,即被派往第四战区,担负战区道路的维护抢修任务。实际上,饱经多年战乱的利比里亚已经没有几条像样的公路了,位于其东南部的第四战区的交通状况显得更为糟糕,再加上那里地处热带,经常是一天一场雨,公路常常刚修好即被洪水冲断,冲断了只有再修,其抢修难度超乎人们的想象。

在8个月的时间里,江汉刚和他的团队,以一流的速度和一流的标准,为当地升级改造道路118公里,抢修维护道路332公里,架设中小型桥梁5座,为战区、友军和驻地民众提供了100多次工程保障。在“联利团”(联合国在利比里亚维和行动最高领导机构)所属的6支工兵部队中,这个团队还是唯一在洪水肆虐的雨季坚持野外施工的一支部队。

2008年11月29日,“联利团”授予江汉刚和他的团队联合国一级和平勋章。

从走出国门的那一天起,江汉刚就多次告诉官兵,我们代表着祖国,我们的言行关乎国家形象,“不能满足于干一件事让外国人说ok,我们要以一流的业绩为祖国赢得荣誉和尊严”。

在利比里亚8个月的时间里,这支英雄的团队创出了名气。“联利团”第二战区司令官本不分管中国工兵,可这位司令官不光特意视察其营区,还在江汉刚率队回国时,特意派人在机场设宴送行,表达对中国军人的崇高敬意。

“更好地完成任务,这才是他的命根子”

江汉刚的身体素质一向不错,可是到了利比里亚之后,他患上了胃病,疼痛也是越来越厉害了。最初,他只是让司机从部队医院拿点胃药来,开始还是几粒几粒地吃,到了后来,就是一把一把地往肚子里装了。部队医院的大夫感到情况异常,要求江汉刚速到医院进行检查,却迟迟未见他来。

此时的江汉刚,一直忙着执行任务,忙得顾不上吃饭、睡觉,根本顾不上自己的病情。官兵们对此形容道,在江团长的心目中,执行任务最重要;更好地完成任务,这才是他的命根子!

转眼间,4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道路抢修任务有增无减,而江汉刚的病情则一天天地加重了;胃痛的折磨让其一天吃不下几口饭,凑合着也就是每餐喝点汤;再有,就是无论吃什么药也不起任何作用了,以往体壮如牛的江汉刚明显地瘦了,过去黑里透红的脸庞也显得黄里透青了。

官兵们把自己的团长“绑架”到部队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诊断说,病情严重,我们所在的二级野战医院尚没有精密化验仪器,需到几百公里外的三级医院详细进行检查。江汉刚想到,自己如果离开岗位,会影响到官兵的情绪,进而会影响维和任务的完成,他拿定主意,“宁可丢了性命,也不能有辱维和使命”。

就这样,江汉刚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在完成异常繁重的任务的同时忍受着异常痛苦的病情折磨。为了不影响官兵的情绪,开饭的时候,他总是找个借口躲开大家的视线;再后来,疼痛难忍之极,他干脆把擦车布扯成布条,再搓成绳子,结结实实地捆在肚子上,名为“止痛绳”。

“你们是利比里亚最尊贵、最敬爱的客人”

在遥远的西非大陆,不管是修路还是架桥,江汉刚和他的团队,在速度之快、标准之高等方面,赞誉之声都是前所未有的;在维和任务区内,“中国速度”、“中国奇迹”已是有口皆碑。

有一次,江汉刚检查道路的抢修情况,发现官兵们干活的情绪很沉闷。原来,利比里亚当地的路基、路面都是一种粘土,一方面透水性差,一方面在路的两侧又是高大、茂密的树木,路面通风、光照不好。一场小雨就是泥泞,再下大雨就是深坑;常常是上午修好了路面,下午又成了泥坑。

在齐腰深的烂泥坑里,江汉刚忍着胃痛,来回探寻着路况、路情。最终,他否决以往添加木头垫底的传统作业方法,改为淘尽淤泥,再深挖50公分换土回填。尽管这样的作业法加大了好几倍的工作量,但在江汉刚看来,只有这样的施工作业,才能打牢路基,管住长远。他再三强调,中国工兵出手的活儿,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果然,他的这一招真灵,修复之后的路段再也没有被雨水冲毁,汽车时速从20公里提升至60多公里,汽车的载重量也大大增加,遗留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根治。

2008年12月17日,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第一次出面给维和部队送行,他选择的送行团队就是江汉刚的团队。总统对江汉刚说道:“利比里亚人民将会永远铭记,特别是在回国前夕,你们夜以继日地为利比里亚架设了跨度最长的贝雷大桥,你们是利比里亚人民最尊贵、最敬爱的客人。”

从当年11月29日“联利团”向中国维和官兵授勋起,就表明其维和任务已经完成。但此时“联利团”又向官兵提出架设贝雷大桥的任务,江汉刚认为,这是援助利比里亚人民的关键之战,也是展示中国军人力量、为祖国赢得荣誉的重要之战,我们一定要出色地完成任务。

这真是争速度、抢时间、保质量的艰难一战啊!最终,江汉刚和官兵们创造了又一维和奇迹,只用了15天时间,用的还是肩扛手抬,高标准架起了一座跨度达54米的单层双排钢结构大桥。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