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0年05月04日 星期二

用生命谱写人生壮歌

——记殉职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普通工人李德业

本报记者 蒙景辉
《工人日报》(2010年05月04日 001版)

2010年4月24日12时20分,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生命通道”抢修现场,一个普普通通的筑路工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人,名叫李德业。他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人生壮歌。

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好党员

今年57岁的李德业,是青海正平桥梁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这名出生在西宁市湟中县李家山镇吉家村一个农民家庭的共产党员,虚心好学,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秉公办事,是当地有名的大好人。

1975年初秋,中学毕业后当了4年农民的李德业,以优秀的综合表现被组织推荐上大学。然而,收到大学录取书的李德业,却因家里凑不出盘缠而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这件事令血气方刚的李德业立下誓言:“山山有俊鸟,行行出状元”,今后不管干什么,都要干出好样子!

村里买来了首台拖拉机,村民们一致推选李德业当驾驶员。他刻苦钻研驾驶技术,废寝忘食地为村民服务,被表彰为“全省优秀拖拉机驾驶员”。1980年,李德业又被村民推荐当了村委会会计。任职3年中,他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使吉家村的会计工作在全镇率先实现了规范化。

1983年7月,李德业被推选担任吉家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镇最年轻的基层组织掌舵人。他决心要带领全村群众治穷致富,一心扑在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上。不分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他坚持带领群众劈山垫沟修水渠,将云谷川水库的清流引进了世世代代种旱地的吉家村。他带领群众平土地、修梯田,将村里的1800多亩旱地改造成了水浇地,使粮食产量翻了番,吉家村结束了“靠天吃饭”的贫困史。

1993年7月,担任了1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李德业,肩上又多了一副重担子:李家山镇林业站林业干事。他天天走村串户宣传林业政策,挨家逐户动员群众植树造林、保护生态,连续苦战10多年,给全镇2万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事事以身作则的好班长

2005年,李德业来到青海省正平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合同制工人。

每当静下心,李德业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了大半辈子农民,在年过半百时当了工人,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名新成员,尽管身份变了,职业不同了,但做人的本分不能变。自己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吃苦,不管在什么岗位干什么活,都要好好干。

当了工人后,李德业先后参加了茶(卡)察(汗诺)公路、曲(麻莱)不(冻泉)公路和玉树机场公路的施工建设。这几条公路穿行在青藏高原腹部,人烟稀少、高寒缺氧,人在这里成天头晕恶心,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不干活也得喘粗气,但李德业从不喊一声苦,不管干哪样活都舍得出力气,事事带好头,处处作榜样,工友们都称赞他是“以身作则的好班长”。

因为气候环境限制,高海拔地区每年的施工期只有六七个月。每年3月一进工地,大家连续几个月都看不上电视、读不到报纸,就连一顿新鲜菜也很难吃上。而李德业却热爱自己的这份职业,开工后从不请一天假、歇一天工,年年都坚持到10月停工后才返家。他带领的施工班,成了公司出名的突击队,哪里有硬任务,领导便安排他的班去打攻坚战,他本人也成了公司和工程项目部年年表彰奖励的“老先进”。

2007年5月,李德业转战曲不公路修建工地。这条新公路的路面海拔高达4800多米,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身为班长的李德业事事以身作则,一丝不苟严把质量关。施工中,他还凭借在农村修水利时学会的放线、测量等技术主动协助技术人员工作。

一次工地搭建10多米高的拌合楼,李德业发现有处连接部位设计有问题,便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补救处理,为施工消除了一大安全隐患。他所带领的施工队,已连续5年未发生过1次安全事故。

李德业家住农村,妻子杨永梅因病常年吃药,经济上并不宽裕。前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一次就捐款1000元。去年6月,工友马进宝的妻子患急症要住院做手术,马进宝因凑不足手术费而发起了愁。刚把工资寄回家的李德业得知后,向别人借了200元放在马师傅手中,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留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大爱

今年3月中旬,李德业随队来到了海拔4200多米的玉树机场公路施工。

4月14日7时49分,玉树县发生地震。顷刻间,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水、电、通信陷于瘫痪……刚刚修通的玉树机场公路,也被滑塌的山体所阻断。

李德业知道,机场公路是玉树机场连接地震重灾区结古镇的唯一通道,凡从空中运往震区的所有人员和物资,只能通过这条公路转送到结古镇。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李德业毫不犹豫,主动申请参加了机场公路抢险队,于第一时间赶到滑塌现场,和工友们一起昼夜奋战在抢修这条“陆路生命线”的战场上。

高原天气变化无常,不仅昼夜温差大,白天也会变“四季”。4月17日这一天,机场公路抢险队先经历了下冰雹,随后又经历了大雪,晚上,气温骤然降到了零下10多摄氏度。正在抢修被堵公路的李德业,看到在便道疏导车辆的一名交警衣着太单薄,就把自己身上的棉大衣脱给他穿。

4月18日清晨,李德业两眼发黑,浑身酥软。他知道是这几天抢修劳动累了点,晚上又受冻着了凉,只随便吃了几片感冒药,就硬撑着继续参加抢修战斗。此后的几天里,尽管他天天都吃药,但病情一点都不见好转。头晕恶心,胸腔闷胀,使他头重脚轻,身子不由自主往前倒。工友们见他病成这样,纷纷劝他回驻地休息,等病好了再干。李德业却坚持说:“现在是最需要人手的时候。路修好了,人员和物资就能快点运到抗震救灾现场上。我只是着凉感冒了,不能离开抢修工地去睡觉!”

4月23日下午,坚持战斗在抢修“保通”一线的李德业,手中铲起的一锨碎石还没扔出去,身子就重重地倒在了工地上。工友们立刻把他抬到机场公路项目部医务室治疗。

4月24日早晨,刚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李德业,仍坚持要去工地修路。公司副经理邓昌辉和工友们只得硬将他按在帐篷里。这时的李德业,虽拗不过大家躺了下来,却一再自责自己的身体不争气。他对守在身边的工友说:“救灾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情,我躺一上午就好了,下午说啥也得同大家一起去干活!”

然而,李德业的病情急剧恶化,突发高原急性肺水肿,公司项目部医务人员将他转送到机场救援抢救室抢救。4月24日12时20分,李德业带着对灾区人民的满腔深情,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李德业以身殉职的消息不胫而走,交通部和青海省的领导对其事迹给予高度评价,青海省政府已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中华全国总工会追授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人生壮歌。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