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生命在召唤
——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救援日志
3月28日下午 山西河津 王家岭
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正在掘进。井下显得有些杂乱,为了赶工期进度,前几天出现的渗水征兆被忽视了。
下午13时40分左右,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一股黑色的浊水奔涌而出。
这是什么动静?正在掘进工作面的重庆合川籍工人胡千海咕哝着,就听到身后有人在喊“透水啦!快跑!”他一回头,还没搞清楚是谁在喊话,汹涌而来的大水已淹过他的胸部。这一过程只有短短的几秒钟。
跑在水头前面的人群中,中煤集团一建公司通风队瓦检员李敏富突然停了下来,他顿了顿,又毅然逆着逃生的人流,再次返回井下的报警点,用电话报出了警讯。正是这个电话,报出了井下最早的险情。
同日 省城太原
山西省安监局的值班电话尖利地响起。“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信息被迅速放大,并在第一时间层层上报,山西省委、省政府、国家安监总局……最后报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案头。
这是新中国煤炭史上最大的透水事故!
决策在第一时间作出: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指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和设备,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严防发生次生事故。
张德江副总理随即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立即赶赴山西。
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放下手头的工作,立刻赶到现场指挥抢险救援。
……
“知道了,我马上赶去!”人民日报山西分社记者刘鑫炎正在办公楼里打乒乓球,接了电话之后便扔下球拍,衣服也顾不上换就起身去追赶省委书记的车队。
同一时间,山西焦煤西山煤电矿山救护大队战训科队员李效汤正在副大队长孟全福的办公室里汇报工作,电话铃响了。孟全福接完电话对李效汤说:“王家岭矿透水了。”然后抄起电话喊道:“值班、备班的两个中队紧急集合!”
干了28年救护的李效汤知道,如果是小事故,不会出动两个中队的20多人。
出发前列队时,李效汤看到了另一个中队中的儿子李健。父子俩点头示意,没来得及说一句话,就各自乘车直奔目的地。
同一时间里,全省各地的救援力量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动员起来。大同、朔州、阳泉、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矿山救险车鸣着凄利的笛声,拉运各种抢险物资的车辆次第上路。
王家岭,这个位于河津市和乡宁县交界处的小山沟,一时成为目光关注的焦点,险情吸引的磁极。
3月28日夜 王家岭
“透水原因是什么?水量多大?”
“井下还有多少人?”
“排水泵何时安装到位?”
……
晚上10时,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到达透水现场。在急速奔驰的路上,他们一边传达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一边打电话调度各方力量迅速集结。
在现场,王君的眉头皱成一个疙瘩。这位曾经担任过大同矿务局局长和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老煤炭”,对山西煤炭行业十分熟悉。
现场负责人汇报,透水原因初步判断是打通了邻近的小窑老空水。当班下井261人,109人安全升井,还有152人被困井下(后被核实为153人)。
小窑老空水,是过去开采过的小煤窑采空区内积水,相当于一个地下水库。初步判断,透水量约13万立方米(事后证明透水量远大于这个数字)。
23时40分,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乘坐专机赶到王家岭煤矿,会同张宝顺、王君、骆琳、赵铁锤,连夜召开现场紧急会议,提出了在飞机上研究的救援方案——排水救人、通风救人、科学救人。
会议结束,已是次日凌晨。
3月29日 王家岭
晋南一带下起了小雨。
王家岭煤矿的井口广场被一种近乎战斗的气氛所笼罩。来自全省各地的各种人员、物资、车辆拥在广场上,穿着橙色救生服和蓝色工作服的工人正在忙碌着安装抽水设备。在外面的狭窄山路上,拉运水泵、水管、电缆等抢险物资的车辆排成了长队。
调钻机!调水泵!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急吼吼地部署着。井下水位下降缓慢。急需大功率水泵!指挥部决定,从省内外紧急调运排水设备。从平朔调来的两台大功率水泵正组织安装。从北京、河南及阳泉等地调运的大功率水泵正在运送途中。在专家组建议下,指挥部提出了“钻孔救人”的方案,根据图纸确定了钻孔位置——水平两条,把透水导到无人的巷道中去;垂直两条,给被困的矿工建立生命通道。
井下。
整个矿道平静下来了,黑漆漆的、死静静的,除了水缓缓上涨的咕咚声,就是人的喘息声。这声音让胡千海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
在水位上涨的一刹那,他手脚并用爬上了井壁一侧的铁丝网,像一只挂在竹架上的湿鸭子。为了不掉下来,他和6位工友一道,用矿工服上的安全绳将自己牢牢地绑在铁丝网上。
“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胡千海坚信。他和工友们将头顶灯都关了,大家沉默着节省体力。
在黑暗中,胡千海想到了自己的媳妇,她在合川机械厂当工人。“我死了,她咋办?这么多年来,虽然两人感情很好,可我还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这次如果活下来,我一定要对她说这句话——我爱你,爱你一万年。”
胡千海的妻子黄银玉,此时正焦急地等着丈夫的音讯。她在事故发生后立即从合川赶到北碚,再从北碚转车赶到山西王家岭。在等待的日子里,她不知道丈夫的生死,每天以泪洗面。
此刻,另一位矿工家属冯小梅呆坐在绛县宾馆的房间中,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里有关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救援的报道,生怕错过任何一条消息。她的丈夫秦国义此刻正被困井下。
冯小梅的手机里,还存着丈夫“出事”前发给她的最后一条短信,时间定格在3月27日15时17分,“小孩(秦国义对冯小梅的爱称),在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和爱人。没有你,我就无法生存。爱你的人,哥。”
地面。
与井下被困人员和家属同样焦急的,还有各级领导和各路救援人员。
当天上午,张德江副总理冒雨再次来到救援指挥部,看望慰问现场抢险救援人员。张德江指出,首要任务是救人,关键措施是排水。要想尽一切办法,力争创造奇迹。
同一时刻,大运高速公路襄汾服务区内,一辆满载的货车被堵在服务区内。司机火急火燎地找到现场执勤的交警,问什么时候能够放行?交警回答说,现在一切为王家岭煤矿救援让路!张德江副总理正在赶往现场途中。
司机说:“我车上拉的,正是救援急用的大功率水泵……”
交警:“你拉的是救援物资?等一下,我马上汇报。”
几分钟后,交警们开始疏导车辆,把这辆货车送上了高速公路,绝尘而去。
3月30日——4月1日 王家岭
现场工作的水泵已增加到11台,排水量逐步上升到1100立方米/小时,但是距指挥部要求的每小时2000立方米还有差距——按这样的进度,排干巷内估计涌入的13万立方米的水,还需要60小时。生命抢险的“黄金72小时”,正在一分一秒逼近!
4月1日下午,张德江副总理在视频通话中指示:“抱着被困人员都有生还可能的信念,尽最大努力,不抛弃、不放弃。”他强调,要做7天以上救援的准备,甚至10天的准备。
祸不单行。3月31日19时20分,洛阳市伊川县国民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发生瓦斯突出事故,引起地面副井口爆炸。12人遇难,32人下落不明。国家煤监局局长赵铁锤从山西赶赴河南洛阳事故现场。
次日,又一个坏消息传来:4月1日17时,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隆鹏煤矿发生透水事故,5名矿工被困井下。
王家岭,救援过程异乎寻常地艰难。出事矿区地方狭窄,仅有的两个下井巷道长度为600米,坡度为25度。一台10寸大型泵重量达14吨,解体后靠专用缆车,要用8个小时、分8次才能运送到位。每条抽水管道都是一节一节地焊接或拧接牢固,每接一节需要大约15分钟。井下最大的工作面积,不过30平方米。
加快!加快!加快!早一分钟抽水,井下被困的矿工兄弟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来自潞安集团石圪节矿的宋卫国,扛着水管步履如飞,肩膀被磨破了也浑然不知。现场路遇山西省长王君,看到他胸前佩戴的“中国志愿者”标志,过来与他握手,当听到他是专门请假自费赶来参加抢险时,王君向他表示敬意。有人向王省长介绍,前年他还参加过汶川地震抢险,王君说:“大家应该向你学习。”
宋卫国说:“像我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
3月29日,在山西临汾创业的29岁小伙张华杰,不仅将自己店中万余元的物资捐赠给指挥部,并志愿坚守救援现场。张德江来到抢险现场,无意中看到了这个印着“乡宁透水,义务救援”字样的志愿卡车,当他得知这是一名80后的志愿者时,握住张华杰的手对他说:“小伙子,辛苦了,好好干。”
张华杰说:“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小,但大家一起救人力量就大了。”
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向王家岭汇聚。三天时间,救援指挥部共收到省内外捐赠折合人民币110万元。山东淄博华润科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润泽以个人的名义捐了2万元,他说,自己就是一起透水事故的幸存者。
同一时段,井下。
被困第4天的胡千海记忆开始有点模糊,他已经没有饿的感觉。恍忽中他觉得水位开始下降,井底杂物顺着水流从高处漂来。胡千海看见,水里有安全帽,有水杯,还有皮靴。
“看,那是什么?”离得近了,胡千海发现原来是一个空矿车。他和几个工友不顾一切跳了进去,这辆矿车,成为他们的“诺亚方舟”。
在距胡千海不远处的轨道巷,来自乡宁县岭上村的矿工张建龙、来自忻州的矿工老唐和工友们聚拢在巷道的一处高地上。水从他们的脚下流过。
先前他们为了逃生,放炮炸通了一处煤壁,发现对面有人,起初相互都把对方误认做救援人员,等会面之后才发现同是受困工友。那边来自河南的队长老高说:“兄弟们,别怕,我们现在开始两个队在一起啦。井下发生这么大的事故,矿上肯定在想办法解救我们。从现在开始,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大伙都要在一起,齐心协力地在一起,哪怕死了也得死到一块。”
他们收集了所有的矿灯,需要的时候只开一盏,能睡觉尽量睡觉,保持体力。
饿了,把坑木上的树皮在水中泡软啃几口;渴了,喝几口污浊的矿井水。还有矿工喝自己的尿液,在当时的井下,那是最干净的水源。
19岁的郑勤学和28岁的黄顺十分害怕,吓得哭了。老矿工们说:“不要哭,这里是国有大矿,这么大的矿出事了,国家一定会派人来救我们的。”老矿工告诉他们,贵州有三位矿工在井下被困25天,最后还是获救了。
这一情节,被媒体描述为“编造了某地有矿工被困23天获救的故事”。
同一时间,地面。
被困矿工的妻子何小琴每天都到矿上去等待救援的消息。说起被困井下的丈夫,何小琴就忍不住落泪:“那天早上,他6点钟起来就走了。他走的时候,只要我不醒他都不肯叫我。那天,我为什么没有醒啊!”
此刻,遥远的贵州毕节。永贵能源开发公司综合部长高永健和公司救护队的三名队员王圈杰、王矿伟和赵卫星正密切关注着救援的进展。媒体所说的“编造了某地有矿工被困23天获救的故事”,其实不是编造,而是一件千真万确的实事。去年贵州晴隆县新桥煤矿透水事故中,这三名矿工在井下坚持了25天共604小时,最终获救。不久,他们被永贵能源公司破格特招为救护队员。
高永健问他们三人:“你们觉得井下矿工能有救吗?”
“能,一定会有人活着!”三人以自身的生死经历告诉高永健。在各种矿难中,透水事故的生存几率最大。
4月2日 王家岭
“叮——”钻井队的工人钻了一下井筒。
“当——”井下传来一声微弱但清晰的回应。
“下面有人活着!”这一喜讯顿时传遍了矿山,这是生命的回响!
9时18分,垂直打钻的2号孔准确打到灾区巷道上,井筒里出现风流,与灾区形成通道。这时,被困人员在井下已度过了近6天。
15时10分,在出井的最后一根钻杆头上,人们发现了挽着的一根钢丝。
这是生命的信息!瞬时,在抢险现场的人员个个激动异常,连日的疲惫一扫而光!
抢险人员将葡萄糖营养液通过钻杆传递到井下,一名救援人员嘴对着钻杆大喊:“杆里有吃的,把钻头砸开!”
伴随着营养液传送下去的,还有塞在空矿泉水瓶子里的两封信。
一封信写道:
亲爱的工友们: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时刻都在关注你们的安危;省委、省政府领导正在现场指挥抢险工作。同志们都为你们传递的生命的信息万分高兴,都在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救援。你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坚持到底!坚持就是胜利!
另一封信写道:
弟兄们你们好:请耐心等待,地面上国家领导、省领导带领队伍在全力以赴,加管、加泵排水。很快就会排下去的,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下面气体、风量情况如何?需要我们做些什么?请回信。山西焦煤汾西救护大队。
同一时间,井下。
矿工罗欠来和刘学军,在即将失去希望的时候,听到了地面钻孔的动静。钻头与巷道贯通的那一刻,他们觉得希望的灯光在点亮!
他俩跑到钻孔跟前,把一封求救信用铁丝绑在钻头上面。信的内容是这样的:“下面有120人被困,送水和食物,等待救援,放部电话。”
钻头升出井口时,气流把信吹得不见踪影,救援人员看到的,只有那根铁丝。
水位再次上涨,被困矿工们只能离开钻孔。
4月3日 王家岭
12时15分,多日来一直没有离开现场的山西省长王君急步奔到钻孔工地,和施工人员一道把防爆电话小心翼翼地送到井下,拿起话筒不停地呼唤:“井下矿工,请回答,请回答……”
然而,井下却再没有声音传来。王君拿着话筒,等待了45分钟。临走时他说:“安排专人,轮流值班,仔细接听来自井下的信息,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动静。”
井下。性急的矿工还要再去敲击井筒,被老矿工拦住了,还在发挥作用的瓦检仪显示,瓦斯含量已经超标,敲击产生的火花会引起爆炸!
瓦斯超限的警报在同一时间传到地面,一切救援行动变得小心而谨慎。
然而这一切,引起了不知情的家属和急欲知情的媒体的不满。
事发7天,为什么迟迟还不下井救人?在被困矿工家属和现场的媒体中间,一种不信任的情绪悄然生长。
事件过去一周了,被困矿工的名单为什么迟迟不公布?
指挥部新闻发言人刘德政不得不专门解释。实情是,救援人员现在抽水的位置与被困人员所在的位置中间有一个低洼积水巷道。正是这段巷道,事故发生时挡住了部分被困人员逃生,现在挡住了救援人员下井。同时,王家岭矿是在建矿井,井下排水设施不全,救援工作面小,设备安装艰难。排水要钻孔,打钻要产生火花。而王家岭矿是高瓦斯地质构造,一旦操作失误,极易引发瓦斯爆炸。因此井下用电极度谨慎。
被媒体千呼万唤的被困人员名单,在张德江副总理的要求下被口头公布。名单确认被困人员为153人,然而这并未完全消除媒体与家属的疑虑。中煤一建方面公布了153名被困人员姓名和户籍情况。并介绍,核实被困人员名单采取了五条措施:一是按照职工入井灯牌核对,二是找队长清点本队人员核对,三是请被困人员工友、老乡核对,四是通过被困人员家属核对,五是被困人员所在地地方政府帮助核对。在场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张国当即质疑:如果事前情况被准确掌握,那么根本不需要五种方式,一种方式就够了。
质疑声中,救援仍在一步一步地推进。
排水迟缓的情况下,专家提出了派水下蛙人强攻的方案。潜水员到井下侦察后回来报告,矿井下面水质混浊,水中尖锐杂物多,救援距离长。为了保证潜水员的安全,不发生次生事故,这一方案被指挥部否决了。
又一个方案被提出,指挥部请来了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水下机器人。这个在海洋里大展身手的救生能手,却在这里遇到了新问题:水质混浊,路程太长,无法操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井下曾经传出的生命信息现在又杳然无声。所有救援人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4月4日 王家岭
这一天是西方的“复活节”。王家岭煤矿的抢险也到了决定性的时刻。井下抽水进度加快,最低处的巷道顶板已经露出了水面,下井救人的条件已经具备。
抢险指挥部确定了三条救援线路:第一条是辅助运输巷,第二条是胶带大巷,第三条是回风大巷。各救援队整理装备,枕戈待旦。
从上午开始,救援指挥部对井口的两个广场进行了清场准备,一些暂不需要的大型机械已经移走,从井口到河津市的209国道全面戒严,除抢险车辆外,其他一切车辆禁止通行。地面通道全部打开。
22时许,命令传来,按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西山救护大队下井。
李健所在的第一梯队下井搜救,父亲李效汤所在的第二梯队则全副武装在营地待命。李效汤看着首批下井的儿子,心里有一丝担心。李健说:“放心吧,在救护队干了5年了,好歹也和您一样,得过技术比武的状元。你儿子没问题!”李效汤说:“去吧,好小子,别给咱西山丢脸、别给老子丢脸!”
当晚22时27分,潞安集团救护大队二中队队员郝喜庆正在执行监测任务,突然抬头发现水面远处有灯光在晃动——那不是指挥部说的有可能有人生存的工作面吗?随后他也晃动了手里的矿灯,结果这边一晃,那边也跟着晃,“暗号”对上了!郝喜庆迅速起身,跑向50米外的联系电话,拨出在心里默记了多遍的矿山救护电话号码:8000。
4月4日的王家岭,终于上演了被困矿工的“复活节”!
4月5日 王家岭
郝喜庆的电话信息,被人一路小跑着送进了距井口不远处的救援指挥部。
正围坐在一起讨论救援方案的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以及在场的所有人员的心情为之一振——8天来,一直等待的就是这一刻!
“下井,救人!”
在接到指挥部救援命令后,潞安救护大队出发了、汾西救护大队出发了、西山救护大队出发了……
曾获得“汶川抗震救灾英雄模范”称号的汾西矿业公司救护大队长走在队伍最前面,按照平常的行进速度,这段路程最少需要走半个小时,但是此刻救人心切的他们只用了20分钟。
他和副队长牛永平等人猛然发现了前面有隐隐约约、忽明忽暗的头灯在晃动。
众人顿时兴奋起来,赶紧快速将准备好的皮艇充好气推入水中,手疾眼快的三中队长王根生爬上皮艇,与另一名救护队员协力直奔目标而去。
这时再看,有一名性急的救护队员已经带着几个救生圈,跳进水中,奋力向前游去。他就是潞安救护大队第二中队的副队长王凯。
王根生走了一段路程,来到一处巷道,皮艇被挡住了,由于这里水位高,皮艇已接近巷道顶板无法穿行。王根生急中生智,与队友将皮艇放气,待皮艇身瘪下去一些后,两人趴在艇上勉强通过。
蜷缩在矿车里的遇险人员见到救援队员,第一句话就是问:“能把我们带出去吗?”
“我们就是来救你们的,我们能进来,你们就一定能出去!”
王凯也游近了一辆矿车,发现里面有5名幸存者。他把救生圈给5人套上。
王根生与队友连拖带抱,奋力将三名遇险人员抬到皮艇上,划着皮艇往回返。行进到来时那段“瓶颈”区域时,懂点水性的王根生“扑通”一声跳下水去。这一跳,还真把王根生吓了一跳——脚根本踩不着底!他一只手扒着巷道壁旁的锚索等物,一手用力推艇,待穿过那片10多米长的区域后,王根生再次爬上皮艇奋力往前划去。这时,王根生才注意到,竟有一名遇险人员紧紧抓着自己的衣角。
皮筏艇接近“岸边”时,救护队员们欢呼雀跃着迅速拥上前来。
躺在矿车上的胡千海看见不远的水面突然灯光闪烁,起初以为是幻觉,不断地用手揉着眼睛。 等他发现是救护队员时,胡千海想喊却怎么也喊不出声来。他用手拼命敲打矿车,寂静的井下,敲击声传得很远。
灯光越来越近,胡千海第一次觉得矿灯是如此的可爱。
几十分钟后,胡千海和其余8名矿工获救了,胡千海记得自己是第六个被抬出井外的,他透过橘红色毛巾第一次看到了光线,突然有人喊他,“老胡,我是老王,你活着真好。”
“老王,你告诉我老婆,我还活着。”这是胡千海升井后说的第一句话。
零时28分,救援现场凉意十足,但焦急等待的几十名救援人员热血沸腾。回风巷井口门骤然打开,四名矿山救护队员抬着一部担架快步走出,第一名被困工人升井!
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至1时15分,首批发现的9名被困工人全部升井。“小心些,小心些!”守在现场的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情切之下,不禁上前帮忙推起了担架车。
现场,掌声雷动,泪光纵横。
救护队员迅速把获救矿工抬往停在井口的救护车,由两名大夫和两名护士专程护送,一路疾驰至山西铝厂职工医院。
1时20分左右。山西铝厂职工医院。第一位被救出井人员乘坐的救护车后门打开后,六七名医务人员小心翼翼、保持担架平衡,把被救工人抬下,通过电梯将他升到三楼,进入早已经过医疗专家多次验收的病房。
“为了这一时刻,我们随时准备着!”正忙着在门诊大厅指挥接诊的该院院长原天平、党委书记米文奎告诉记者,从4月2日接受任务以来,全院医务人员严阵以待。
此前,153辆救护车已经在抢险现场集结待命,保证做到一人一车,一医一护。运城市、临汾市等地的卫生局紧急安排6家医院,全部预留救治床位。“医疗救治领导组制订了井下、坑口、医院和危重症患者4个救治方案。救治原则是调动最好的医疗资源,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事故医疗救治领导组组长、山西省卫生厅厅长高国顺说。
虽说是夜深人静时分,首批9位矿工的获救,还是在瞬间传遍了矿井上下,传到了灯火通明的中南海……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作出指示。张德江副总理给救援指挥部发来电报:向获救的矿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参加救援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希望再接再厉,继续加大救援力度,全力以赴解救被困矿工。
经历过太多救难现场的骆琳说,这次救援,可以说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是被困人员的生命奇迹,一个是中国事故救援史上的奇迹。
4月5日这一天,成为中国矿难救援史上见证奇迹的一天。
凌晨4时,水位再次下降,西山煤电救护大队副大队长孟全福与其他3名队员进去侦察。
走过一段泥泞的路径,突然,大家发现了地下有凌乱的脚印——有人!众人顿时兴奋起来,于是,喊:有人吗?有人在吗?
很长时间没有听到回音传来。
当走到20102工作面皮带机头的时候,副队长张金再喊:“有没有人?”
“有!”喊完之后,就听见一个无精打采的声音回答。接着,看到不远处有一盏灯亮了起来,灯光下,有许多矿工或坐着或躺着。一名被困工人问:“你们是救护人员吗?”情绪激动的张金赶紧回答:“是!”
话音刚落,一片矿灯同时亮了起来!一名工人激动地说:“你们可来了,我们一直在等着你们啊!”见有人来,被困矿工有人“哇哇”大哭了起来,一位矿工见到孟全福后,双膝跪地,用那种最古老、最原始的方式表示感谢。
“他们的生命力顽强得让人感动。”当那么多矿灯全亮起来的那一瞬间,孟全福哭了。
一位获救的矿工在担架上伸出双手,试图做出拍手庆贺的动作。
冯小梅守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个动作被冯小梅清清楚楚地看到了。
那一刻,冯小梅眼含热泪。“是他,一定是他!”冯小梅近乎发疯地哭了起来,她清楚地看到,那双从被子中伸出来的乌黑的双手,右手小指缺了一截。“不可能这么巧合的,肯定是国义!”
上午10时,李效汤所在的第二梯队也接到了指挥部的下井侦察、搜救指令。
下到井底后,李效汤他们正赶上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救人场面。抬着遇险者从身旁穿行的救护队员中,李效汤看到了满脸黑污、满头汗水的儿子李健。父子俩点头致意。
当李健往井口抬了遇险人员又返回井底时,发现他父亲正在划皮艇救人。李健二次升井后,在井口他发现父亲正双手攥着上衣使劲拧,污水滴滴嗒嗒地往下淌。过去细问,才知道父亲曾跌落水中。李健说:“这么大年纪,请个假,别下井了。”李效汤说:“不要紧,你爹扛得住。”
从9个到115个,获救人数不断刷新,掌声与欢呼不停地响起。八天八夜的生死救援,八天八夜的不舍不弃,中央领导的深情关怀,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3000多救援大军顽强拼搏,终于书写出中国矿难救援史上的奇迹!
这种亢奋,在4月5日106名工人被营救出来时达到了顶点。山西省煤监局长杜建荣说:“我拿着电话向指挥部报告有106人获救时,电话那边一片欢呼声,而我身边大家哭成一片,那是激动啊,几位在井下的副总指挥抱住我大哭,我忍了忍,没哭出来,但泪水止不住了。”
当天,山西焦煤汾西矿业救护队员刘永强看到一个个被困人员被自己的战友从橡皮艇上带出灾区,心情非常激动。结束了当天的抢险,刘永强急切地找到老党员王继堂,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入党,请你做我的介绍人吧!”
“为什么?”在如此紧张的救援现场,王继堂不解地问。
刘永强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言语有些语无伦次:“这次抢险太让人震撼了,我要是共产党员也能被大队长第一批派去搜救被困人员。每次危急情况发生,大队长都是让共产党员第一批冲进去!我也是有救援经验的队员了,我要入党,我也要第一批冲进去!”
此刻,远在贵州的高永健和三名昔日的被困矿工、如今的救护队员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当看到115人出井的消息时。高永健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拿茅台来!干一大杯!”
4月6日以来 全国各地
4月5日深夜,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鸣起带着200万元慰问金赶到了救援现场。全总作出决定,紧急拨款200万元,用于救助和慰问王家岭“3·28”特大透水事故获救成功升井矿工和救援人员。
4月6日,在临汾市矿山救护大队的帐篷外面,张鸣起慰问了参加抢险救援的救护队员。张鸣起对救护队员们说:“在事故发生之后,你们努力救援,不抛弃、不放弃,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你们的行为充分彰显了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伟大品格;你们的表现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阶级友爱;你们的行为充分证明了咱们工人有力量。”张鸣起希望广大救援职工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再努一把力、再加一把劲,把至今仍被困井下的30多名矿工找出来、救上来。
同日凌晨,黑龙江七台河透水事故中的5名矿工全部获救。
4月8日的阳光洒在胡千海的病床上,他摸着左胸说,“阳光照在这儿,甭提多美了!”
中午13时,妻子黄银玉和丈夫通了电话。
“你好不?”黄银玉激动得声音有点颤抖。
“恢复得很好,只是饿着哩,医生不让吃很多,一餐只吃一小点。”胡千海说。
黄银玉笑着说,“你一定要听医生的话,好得快,我们找时间来看你。”
8日,35岁的山西阳城籍获救工人梁进军等来了自己的未婚妻、哥哥,还有嫂子。身材娇小的未婚妻与梁进军久久相拥,牵手,凝视,两人的脸贴得很近。
梁进军的未婚妻告诉记者,之前他们已经通过电话,但是今天相见,她还是高兴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听说两人打算今年“五一”举行婚礼,在场众人一起鼓掌,为他们祝福。
8日,经救护大队党支部书记请示,山西焦煤汾西矿业党委特批21名救护队员加入中国共产党。下午四点,在王家岭抢险救援现场举行了简短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响亮的入党誓词回荡山谷,感染了整个抢险救援战场。
半个世纪前的1960年,《为了61个阶级兄弟》的故事就发生在同一地区的山西平陆。今天,在王家岭,为了153名工人兄弟,同样倾注了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爱心。这些伟大的生命奇迹,再次彰显了国家的大爱与责任,再次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