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9日是全国第18个消防日。每年,消防部门都会以消防日为契机,开展多种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但是公众消防意识淡漠、消防通道占用等,依然是消防工作中存在的严峻问题……
【社会热点】公众消防意识差在哪里

南昌举行高层建筑灭火实战演习。姚海南 摄
告别秋意,今年的“119”全国消防日如期而至。自1992年起,公安部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消防日”。一是因为11月9日的日期恰好与火警电话119相同,二是这一天前后正处在天干物燥、火灾多发的季节。
每年,消防部门都会以消防日为契机,集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以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如今“119”消防日已走过18载,消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公众消防意识淡漠、消防通道占用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隐患依然是消防工作中存在的严峻问题。
近日,笔者走访了北京市的几个小区,就以上情况展开了针对性调查。
消防通道不通畅
笔者在位于西直门的广通苑社区发现,该小区每个楼层都安装了消防栓,且对消防车通道作出了明确规划,据社区居委会徐阿姨介绍说,对于消防设备都有专人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但另一方面,就笔者观察发现,虽然小区道路用黄线划分出了消防通道,且在通道旁竖立了“消防通道,禁止停车”的警示牌,依然有个别住户将私家车停放在通道上,车辆停放混乱。“小区比较老了,停车位不够,没办法只有暂时把车停在消防通道上。”小区住户梅先生解释说。
几个月前,昌平区某小区一辆汽车自燃,10分钟后,消防车赶到,但由于小区车辆乱停乱放,导致救火延误。而此前,某市一小区突然起火,闻讯赶来的消防车很快到达现场,但却因为消防通道上停满私家车而无法靠近。最后,消防员在交管部门的帮助下,挪开20多辆私家车才得以靠近火场。
此类情况并不少见,消防通道是供消防车辆救灾使用的专用通道,本应该保持畅通,但是现在却常常被各种车辆占用。
而消防通道一旦被堵,会直接影响到火灾发生后人员的疏散,阻碍消防人员进入火场扑救火灾,所以必须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禁止在消防通道内堆积物品或封锁、占用消防通道。
同样的问题在新建小区则没有出现,笔者来到位于东五环的高层小区珠江绿洲家园,发现小区路面规划良好,进入小区的车辆大部分都开进了地下车库,少量车停在地上停车场,消防通道畅通无阻。居民朱先生说:“小区地下车位充足,停车方便,而且地上也有停车位,没必要占用消防通道。”
消防知识太欠缺
据公安部消防局同国家统计局联合进行的国民消防安全素质调查结果显示,48.6%的人群在火灾发生时不懂得如何逃生自救;有52%的学生不认识消防安全标志;全国约1.3亿进城农民工普遍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素质。更有相当数量的公民不知道火警电话,不懂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知识。从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看,80%以上是由于公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所致。
在珠江绿洲小区,笔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居民,当笔者问道:“假如您炒菜时油锅起火了怎么办?”全职主妇慧如回答说:“好像不能用水吧?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还真不清楚。”
笔者又问道:“那家用电器如果着火了怎么办呢?”退休已久的王大爷说:“不管什么着火了,打119不就都能解决了嘛。”
由于珠江绿洲是高层住宅,存在高层起火问题,笔者随机采访了5位高层住户,其中3人不知道高层起火该如何自救,并表示从没考虑过消防问题。
虽然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向“119”报警是必须采取的措施,但在火灾初起时,采取一些正确的自救办法,不仅能控制火势蔓延,更保护了自身的安全。而对于高层住户,在遇到火灾时,自救就显得尤为重要, 消防人员表示,掌握了高层自救原则,逃生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
在采访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大部分居民不会使用灭火器,甚至都“没有摸过”,更分不清什么是泡沫灭火器,什么是干粉灭火器,他们觉得这跟自己的关系实在不大。
消除教育不能少
我国的消防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全民消防意识不强,为了提高社会防御火灾的能力,政府和社会必须注重公众消防意识的培养。
在采访中,一些市民也主动向笔者建议,消防部门应当定期在社区开展宣传活动,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组织消防运动会、消防文艺演出,组织群众参观消防站,开展火场逃生、灭火扑救训练,进行消防教育。
还有市民建议,要加强对社会消防工作的领导,例如成立社区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消防工作安全委员会,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制度、用火用电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巡查制度、消防设施与器材维护保养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和消防安全奖惩制度及居民防火公约等,将工作开展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此外,针对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隐患问题,有市民认为,要投入更多技术力量,消除消防意识的死角,使某些可以靠技术避免的灾难少发生或不发生。
■相关链接
加强消防科普刻不容缓
近日,某市家庭主妇王某遇油锅起火,慌乱中提起一桶水灭火,水遇到热油形成“炸锅”,使油火到处飞溅。险些酿成火灾。扑救油锅起火的科学方法是迅速将切好的冷菜沿边倒入锅内,火就会自动熄灭。另一种方法是用锅盖或能遮住油锅的大块湿布盖到起火的油锅上,使燃烧的油火接触不到空气缺氧而熄。
但这样的方法,很多主妇并不掌握。
日本许多地方有妇女消防俱乐部,帮助家庭主妇掌握消防知识和技能,美国许多社区也有培训居民掌握卫生保健、防伤害的机构。消防安全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另外,发达国家社区消防科普宣传的针对性强,事后有效果评估,例如美国某地方有关机构根据统计发现,当地厨房火灾发生频率高,就组织“厨房消防安全培训班”,请家庭主妇或家里负责做饭的丈夫参加,培训班结束后还要进行跟踪统计,评估培训班的效果。(曹洋)
改善老社区的消防条件
在不少城市,老小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消防隐患。
来自消防部门的调查显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消防通道不畅通,违章建筑、私家车随意停放和私设地桩等原因占据或阻碍社区内的消防通道。其次是社区消防设施不健全,消防栓或水带、枪头缺失等。第三是物业没有对消防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或保养不及时导致消防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在这所有问题中,消防通道不畅通被列在第一位。
消防部门表示,面对这些消防隐患,整改并不容易。比如由于很多老旧小区建成时,根本没有规划足够多的停车位,导致现在小区停车泊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居民停车需要,居民只能将车停在社区的主通道上;一些小区为防止大型车辆进入或禁止车辆通行,设置固定路障和架空栏杆等情况也比较常见。
老小区的“先天不足”,自然是火灾隐患严重的根本原因,但要从根本上消除老小区的消防隐患问题,出路在哪里?老小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是件关系老百姓和谐生活的大事。只有依靠政府加大投入改造老社区的力度,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城市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王宗成)
投入更多技术力量
前不久,由四川省消防总队研发的国内首款公共交通车辆消防安全防护系统通过了公安部消防局和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系统启动响应时间不大于5秒,能在10秒内控制、在60秒内扑灭各类型公共交通车辆客舱和发动机舱内的固体和液体火灾,保护油箱(气瓶),防止爆炸,为乘客赢得疏散时间。
如果我们能早一点清除消防意识的死角,某些可以靠技术避免的灾难就可以少发生或不发生。公共交通工具具有公共区域的属性,这样的区域必须保证其消防安全性。不同的是,公共交通工具内是个移动密闭空间,其特殊性意味着除常规消防措施外,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力量保障其安全。(吕其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