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09年10月03日 星期六

破解各种环保难题——

【中华环保世纪行】高速公路穿越“植物王国”

■本报记者 李秀玲
《工人日报》(2009年10月03日 002版)

9月9日,2009年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团一行从普洱出发,沿两江流域向西双版纳方向,对穿越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的思小高速公路进行考察,亲眼目睹这条高速公路在穿越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时,人类与环境、人类与动物、人类与植物是如何和谐相处的,点点滴滴令人感动。

在热带雨林“动土”——

一道世界性的施工难题

提到“植物王国”西双版纳,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片美丽的热带景象:原始森林、傣寨风情、万亩茶园、芒果树、橡胶林……这一切,就像不断变换的风光片,令人神往。

9月9日上午10点,汽车沿着思小高速公路进入自然保护区起始站红砂河段观景区。一下车,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仿佛进入了一个天然大氧吧。举目远望,满目的苍翠与眼前用天然圆木、芭蕉叶搭成的凉亭交相辉映,更显出浓郁的热带雨林特色,使人如同进入了一幅如梦如幻的水墨画中。

负责接待的野象谷景区萧女士介绍说,在野象谷,长期生存的野象约有150头,常来这里光顾的有70多头。她指着脚下的观景区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个休息区就是消化了当初修建高速公路方圆8公里内12万方弃土之后绿化而成的。

云南省环保局有关人士证实,2008年2月,思小高速公路通过了国家AA级旅游景区评定,成为我国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国家AA级旅游景区高速公路。2009年3月,经过三年运行实践之后,它以96.14分的优异成绩圆满通过竣工验收。

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陈坚介绍说,思小高速公路,不仅是云南对外开放、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国际区域合作的大通道,还是云南一条不可替代的扶贫通道,对沿线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推动我国西南边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往来有着重要作用。原有“思茅——小勐养公路”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为四级公路标准,已不适应形势需要,改造已刻不容缓。然而,建设“思小高速公路”必须经过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绝无仅有的热带雨林也要得到有效保护。

一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世界性难题、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摆在决策者面前:建设思小高速公路必须经过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么,脆弱的原生态系统能否承受大规模公路建设?修路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该如何处理?

十年设计与施工——

环保是最大“红线”

置身在这片如画的风景中,思小高速公路指挥部指挥长王珏深有感触道:有了这样的景观,当初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他指着当时的施工图上一条多S形野象经常出没的“象路”介绍说,在施工穿过热带雨林时,为了保护原生地貌,他们灵活调整路线标高,贯彻事先定好的“宜桥则桥、宜路则路、宜隧则隧”的方针,在野象经常出没的地方架起了比老线高出8~15米的野象迁徙通道桥梁,保证了野象通道的畅通。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尽量减少植被的开挖,降低对野生动物的干扰,保护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尽量维持地面径流,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最大保护。

据了解,由于牵涉到热带雨林,云南省非常慎重。思小高速公路建设1994年被提上日程,开始筹划,到2006年竣工,差不多用了整整十年。

通过反复论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最后实施的C方案与当初的方案相比,全线桥梁从54座增加到342座,隧道从2座增加到30座。桥、隧总长超过2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比例超过了28%。仅高填方改桥就减少了对3.4万平方米植被的破坏,深路堑改隧道,使17.5万平方米地貌得到了保护。新路比老路缩短里程24.6公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沿线自然环境。总投资由30亿元,增加到39.95亿元。

王珏仿佛又回到当时的施工现场:在穿过著名的西双版纳野象谷路段施工时,为了在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工程队一改以往炮声隆隆、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参与建设的3万多人默默进驻、悄悄动工。每当野象出现时,项目部就及时通知附近的作业点暂停施工,并组织专人防护,疏散围观的群众。

由于施工大军的友善态度,野象与施工人员渐渐变得亲近起来,经常三五成群地出没在施工现场附近的河边、密林,甚至到公路上觅食、散步、嬉戏。

在野象谷立交匝道上,原路线与三棵古树相遇,其中一棵树龄达270多年。为了保护这些“老寿星”,建设者调整线形,修改工程结构,终于使这些珍稀树种得以保全。通车后,这些古树又成了沿线美丽的风景。

行进在如今的思小高速公路上,只见两侧郁郁葱葱的大自然景观让人心旷神怡……别具特色的傣家村寨、神秘的野象谷、茂密的原始森林、绿油油的万亩茶园——真是“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实现了设计时提出的生态环保理念,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思小高速公路建设,破解了一道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与保护并重、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难题。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