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09年09月24日 星期四

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南非韩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

《工人日报》(2009年09月24日 001版)

据新华社纽约9月22日电(记者潘云召 刘东凯)国家主席胡锦涛22日在纽约会见南非总统祖马,双方就双边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

胡锦涛指出,去年6月祖马总统率非国大代表团访华,中南达成许多重要共识,为两国和两国执政党关系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年多来,双方积极落实这些共识,各领域合作取得新的成果。双方在涉及彼此重大利益的问题上继续相互理解和支持,在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加强磋商和配合。两国努力挖掘经贸合作潜力,积极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相互支持、共克时艰。双方举办了隆重热烈的庆祝中南建交10周年活动,中南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胡锦涛表示,中国一贯重视非洲。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始终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刻的背景下,中国致力于发展中非友好合作的信心和决心没有改变,我们也不会因国际金融危机而减少对非援助。今年11月,中非双方将在埃及举办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中方愿同包括南非在内的非洲国家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共同开好这次论坛会议,推动中非合作再上新台阶。

胡锦涛指出,即将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南两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等方面有着广泛共识。中方愿同南方加强协调、凝聚共识,推动这次峰会取得更多务实成果。

胡锦涛表示,中南都主张国际社会应该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中方愿同南方加强沟通和协调,维护发展中国家团结,共同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其义务和承诺,为推动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功发挥应有作用。



据新华社纽约9月23日电 (记者钱彤)国家主席胡锦涛23日在纽约会见韩国总统李明博,就双边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胡锦涛表示,当前,中韩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稳步推进,双方达成的各项共识顺利落实,有些已取得明显成效。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双方也保持着良好沟通和协调,中方对中韩关系良好发展感到满意。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韩国的关系。在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中方愿同韩方一道,加强战略沟通,扩大互利合作,不断丰富和充实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东北亚和平、稳定、繁荣作出贡献。

胡锦涛指出,今年是中韩日合作10周年。10年来,中韩日已建立了面向未来、开展全方位合作的伙伴关系,为促进各自和地区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10月10日将在北京举行第二次中韩日领导人会议。中方愿同韩日加强沟通和协调,推动本次会议取得新的成果,提高整体合作水平。

胡锦涛强调,通过各方努力,近来东北亚局势有所缓和。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推动形势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争取使朝核问题尽快重回对话协商解决的正确轨道。中方愿继续同韩方一道,为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据新华社纽约9月23日电 (记者刘东凯)国家主席胡锦涛23日在纽约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广泛深入交换了意见。

胡锦涛表示,今年6月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时同梅德韦杰夫总统举行了内容充实、富有成果的会谈,就双边各领域合作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这充分展现了双方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强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中方高度重视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落实双方达成的共识。

胡锦涛指出,中俄双方这次正式批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这是一份内容充实、很有分量的文件,对推动中俄毗邻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两国有关部门抓紧落实,推动两国地方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中俄双方签署天然气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成为两国能源合作的又一重大突破。中方高度重视同俄方开展能源领域合作,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推动双方能源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今年6月成立的中俄海关合作分委会第一次会议不久前在北京成功举行,这是双方为规范双边贸易秩序采取的切实举措。希望两国海关等部门继续努力,强化海关监管,促进通关便利化,推动双边贸易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中方愿同俄方在现有基础上加强环保合作。今年举行的两国和平使命联合军事演习非常成功,希望继续加强有关合作。

胡锦涛表示,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俄罗斯政府给予中方坚定有力支持。中方对此予以高度评价并深表感谢。

胡锦涛向梅德韦杰夫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表示中国制定实施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措施已收到明显成效,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加快推动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改善民生,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积极准备新的应对方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俄双方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今后,双方应该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维护中俄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