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华 刘儒雅
论“传统”,作为一家成立于1949的制造业企业,安徽全柴到今年已经有了76年的发展历程。论“时尚”,76年历史的老企业在利用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智造”的道路上可以称得上先行者。
在全柴制造公司国六柴油发动机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大屏展示、数据看板、实时监控画面等方式,集中呈现了装配线的生产数据、工艺参数、设备状态、异常报警等信息,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生产动态,以实现对全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控。
“整个运用系统及界面,分别从‘参观者角度、领导者角度以及车间管理人员角度’三个视角进行设计,不断融合精益生产工具方法,把推进已成熟、已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进行数据化孪生及运用。”全柴国六智能化工厂生产调度员赵玥说。
据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吉文介绍,过去,发动机及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主要依靠人为控制设备,或者设备作为辅助进行,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全柴积极加快先进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以提高装备制造水平,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先进的智能机器人、自动化装备、信息化技术在各条生产线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国六柴油发动机生产车间生产线可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自动切换多品种生产动作参数,实现多品种之间自动无缝换产。
“涉及关键拧紧工序应用设备全部采用全自动拧紧机,同时,可实现数据实时上传100%可追溯,相比传统人工或半自动拧紧,可减少人为误差,提高装配可靠性。”赵玥说。
据了解,步入“十四五”阶段,全柴聚焦数字化转型,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战略并稳步推进,现已建成智能化工厂、数据决策分析平台、财务共享平台、技术工艺数字化和QMS质量管理平台。
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许昌宇以技术工艺数字化为例告诉记者,公司已实现“技术、工艺、采购等各业务部门的全流程线上管控,建立一体化数据平台,打通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数据链接”。
“全柴打造行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公司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玉良表示,这主要体现在,一是研发制造效率较大提升,其中研发周期缩短30%、综合产能提升19.6%、生产效率提升35%、物料配送及时率提升29%;二是成本质量指标不断改善,其中单台制造成本下降12.6%、存货周转率提升18%;三是管理效率较大提升,在公司采购、销售及日常管理活动中,得益于数字化的充分应用,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全柴发动机销量同比增长15%,其中海外出口同比增长50%,排名稳居行业前三。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