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中工网评丨让“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理念赢得更多社会认同

来源:中工网
2024-05-27 13:12

中工网评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据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今年主题为“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内容丰富、亮点纷呈——上海市79所中高职院校为中小学生提供了413个职业体验项目;在湖北武汉,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走进社区,展示职业教育特色办学成果,送上技能惠民服务;不少职业院校邀请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进校园与师生交流互动……

长期以来,受文化观念、社会认知等多重因素影响,职业教育通常被视为“无奈的选择”,甚至有人认为选择了职业教育就是“低人一等”。这种观念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相关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活动周是一项全面展示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活动——自2015年起,国务院将每年5月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其主要目的是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

今年是第十个职业教育活动周,可以看到,活动期间,各地职业院校积极打开校门,努力把更多行业专家“请进来”,同时不遗余力地创造更多机会让职教成果“走出去”,通过双向流动,让社会各界了解职业教育、体验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

创造更多机会让职教成果走出校园,能让更多人真切看到“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内涵。近年来,随着职业院校不断加大专业优化调整力度,其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先进技术更趋同步。在上海的职业体验活动中,“数控激光魔法工坊”“多样的传感器世界”等项目,为中小学生搭建了职业体验的多元学习与互动平台,充分展示了当前职业教育紧跟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的趋势与实力。在武汉,职校师生走进社区展示大型邮轮、LNG船、木雕船舶等现代、古代船模;在山东,3D视觉机器人在活动现场“表演”抓西瓜……在类似“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中,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一些固有认知有望得到转变,对职业技能与成长成才的关系、对“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含义等都会有更科学、深刻的认知,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也会有更多信心。

毫无疑问,将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请进来”,对职校生是个极好的学习成长机会。职业教育需要产教两端的密切配合,需要与各行各业的发展相协调。在湖北随州,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军荣为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在江苏南通,设备专家郑晓勋为师生分享了亚洲首艘、国内首制船型、全球第三大半潜船8万吨级“华瑞龙”号建造的经验……这种分享和互动,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了自己的“职业偶像”,而且能够感受到自己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能够在与标杆和榜样的交流中找准成长成才的方向。

办好职业教育不仅是职业院校的事,更是社会各界都应关心、参与的大事。我们期待这样打开校门、融入社会的活动越来越多,形成开放融合、人人参与的氛围,让“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种子扎根落地,让职业教育在政策的支持下、全社会的关心下越办越好。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