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千锥万錾“绣”芳华

来源:北京日报
2024-05-26 11:39

原标题:千锥万錾“绣”芳华

北京日报记者 韩梅

“‘流淌’在石头上的大运河,依然水波荡漾,栩栩如生,两岸古镇新城,熠熠生辉”“像照片,但比照片更立体、更有质感”……近日,系列石影雕作品《千里运河图》在河北省第六届园博会上亮相,引来啧啧称赞。这是迄今全国乃至世界首次以石影雕形式,记述京杭大运河沿线8省份古建桥梁、文化艺术、风光地貌和百姓生活景象。其创造者是运河边的手艺人、河北省级非遗传承人方士英。

今年53岁的方士英,面貌清秀,身形纤纤,身着一袭盘扣复古衣裙。她左手抵住石板,右手握住沉沉铜錾,“当当当……”伴着细密的敲击声,黑色的花岗岩石板上,留下一条流畅的波纹,“这是大运河行船划过水面的痕迹。”她说,眼睛却一刻不停地盯着石板。不一会儿,一幅黑白相间的“一船明月过沧州”美景就出现在花岗岩上。

画中有沧州武术、吴桥杂技,闻名遐迩的沧州铁狮子、秀美的清风楼……细看作品,竟然是由无数大小不一、疏密有致的“小点点”组成。在方士英纤细的手中轻击疾走的铜錾,居然重达两斤多。

“石影雕,顾名思义,就是雕刻在岩石上的影像。”方士英介绍,在清代,石雕工匠依托传统“针黑白”工艺,将绘画艺术融入其中,石影雕手艺由此而来。起初石影雕是在青石板上创作,工匠把石材表面磨亮后,用钢钎在石板上敲击,根据敲击点的大小、深浅、粗细、疏密等进行构图设计,使画面呈现层次感和立体感。

土生土长在大运河畔沧州吴桥的方士英,勤学苦练石影雕手艺,大胆提出选用质地更为坚硬的花岗岩石板“作”画。“虽然硬不好雕琢,但作出来的画更细腻、光泽度更好。”方士英的最大梦想就是用自己的手艺,雕刻大运河风光。

2014年以来,她眼见大运河沿岸城市共建大运河文化带风生水起,尤其是京津冀鲁协同补水大运河,使大运河黄河以北段全线通水,为大运河复航打下基础。“2022年6月京冀段实现跨省游船通航,越看越想把它们雕刻下来,长久流传。”她选用天然黑色花岗岩石板创作《千里运河图》,这种材质不易走色和变形,还可长期收藏,特别适合展现大运河的灵动和气韵。“2022年9月,家乡沧州城区段也实现了游船通航,消失半个世纪的‘一船明月过沧州’美景得以再现。”方士英激动地说,这更加坚定了她完成好这部作品的信心,2023年年底,这幅系列石影雕作品的8方石板全部画完。

方士英常将“石上一幅画,锥上千般功”“偏毫厘不敢安,千万锤成一器”“落笔即永恒”挂在嘴边并付诸行动。三十年来,她以石板为布,以铜錾为针,千锥万錾“绣”运河芳华,完成了一件件石影雕作品,冰冷的花岗岩在她的手下有了温度。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