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宁波以全周期公共就业服务 助力“好就业”“就好业”

来源:宁波日报
2024-05-26 12:47

原标题:宁波以全周期公共就业服务 助力“好就业”“就好业”

宁波日报记者 李睿清

从面试到入职,仅用一天时间,浙江万里学院应届毕业生小陈成功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依托家政零工市场,52岁的代琼梅顺利在年后第一周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来自宁波市人社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47万名,越来越多的“奔甬”人才在这片热土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就业是民生之根本,让“奔甬”人才“好就业”“就好业”的意义不言而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强调,要广开育才、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护才之路,让宁波成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首选地。在宁波,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有成长、有保障”的全周期公共就业服务,成为促就业的关键。

想引凤筑巢,就要栽好“梧桐树”。一季度,宁波地区生产总值达3992.2亿元、同比增长5.6%,成为“梧桐树”的强健根基,同比增长7.0%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梧桐树”的成长“施下肥料”。

在此基础上,宁波持续擦亮“奔甬而来”引才品牌,提出全年举办招聘活动1700场的目标。刚开年,宁波便组织31支“招工小分队”,携6.2万个岗位奔赴全国各地招工;持续一个半月,分主题、行业的“新春万企引才月”为企业与人才搭建“牵手”桥梁;密集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公益性招聘活动,为多圈层劳动者提供求职渠道……一季度,宁波用747场招聘会为劳动者提供岗位42.2万个(次)。

既要引得来,也要留得住。为此,《宁波市贯彻落实稳就业政策实施办法》于今年1月起施行,规定了针对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16岁至24岁青年及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办法及补贴制度,更取消了见习补贴的户籍、学籍限制,真正实现“同城同待遇”。

在政策支持下,一季度,宁波用1100多家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3300余个见习岗位,为即将踏入职场的人才铺平“就业路”。此前,宁波挖掘1222个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实习岗位,帮“准备期”的人才积累经验。同时,“宁波亲家园”平台提供的出行、租房、文旅、消费等方面的福利,也为留下人才增添“砝码”。

既要“好就业”,也要“就好业”,为此宁波搭建起广泛的学技平台。去年,宁波在全市开展“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构建起“百地千坊”格局,推出“技能数字地图”,打造30个群众身边的技能场景,让人才有技可学、学技有处可去。

在北仑,一堂免费的学技课,让来自东北的小伙栾博顺利入职宁波爱可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在鄞州,一场技能人才夜市,让市民看到技能之美,也了解了家门口的培训点位;在海曙,零工市场与“一老一小”技能培训牵手,让灵活就业人员在技能加持下更快找到工作……

除技能培训之外,还有什么能保障“就好业”?在全国首创并更新的“灵活保”成为“宁波答案”。不分行业,没有参保天数限制,全体16岁至65岁在甬灵活就业人员只需每人每天自付0.5元,便可为工作中的安全上一份最高获赔71.5万元的保险。

针对创业企业,贷款贴息帮创业者缓解经济压力;高校名企创业导师为创业者指点“起航”迷津;定期举办的创业沙龙为创业者提供互通有无的平台;在各区(县、市),“乐业帮”工作室、创业就业热线、人社专员制度的推出,也为企业保驾护航。

在今年市两会上,宁波提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0万名的目标。接下来,宁波将通过深化创业提质、挖掘见习岗位、增加校企合作等方式,让更多人在宁波有活干、有钱赚、有奔头。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