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那”么远 “浙”么美,援藏30载,雪域蝶变见证山海情长

来源:西藏日报
2024-05-26 09:22

原标题:“那”么远 “浙”么美,援藏30载,雪域蝶变见证山海情长

在西藏那曲,哪怕是初次前来,都会让每个浙江人感觉分外亲切。进入市区,浙江的元素随处可见,最热闹繁华的街道叫浙江路,漫步市区,不时能看到“浙江商贸城”“浙江中学”“浙江公寓”,甚至连熟悉的城市书房,也保留了浙江的“原汁原味”。

“温暖嘉·色尼城市书房”融合了那曲本土文化及江南水乡元素,为当地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公共阅读空间。

1995年,通过浙江援藏干部与浙江媒体的宣传发动,杭州百姓捐建了那曲第一批希望小学,学校几经更名,但“那曲杭州希望小学”永远嵌在了校园墙壁上。从那曲杭州希望小学到香茂乡小学,如今那曲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快乐成长。

羌塘草原上的色尼区香茂乡小学,杭州送来的净水器滋润着孩子们的求学路;皑皑雪山包围的嘉黎县仓康村,浙能集团绵延数里的太阳能板在高原阳光下熠熠生辉;世界海拔最高的蔬菜大棚里,藏族妇女正在收获新鲜蔬果……在羌塘大地,当地日新月异的生活和“浙江”早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浙江援建的世界海拔最高蔬菜大棚里,藏族姑娘正在补种青菜。如今的那曲,即使大雪封山也能吃上本地产的新鲜蔬菜。

尽管两地相隔3800多公里,但命运的齿轮,其实在多年前就开始转动。1994年,中央实施对口援藏工作。从那时开始,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响应党中央号召,前赴后继奔赴这片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努力克服自然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等不利因素,用一腔热血甚至宝贵的生命,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聂荣县尼玛乡,牧民仁青贡布家中暖意融融,当地采用“光伏+采暖”运行模式,让群众实现电力自发自用,零费用采暖。

而今的那曲,基础设施、城市面貌不断改善,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不断进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援藏医疗队队员王清清(左二)在那曲市藏医院为病人诊疗,30年来,一大批浙江医护人员在雪域高原书写医者使命。

高原雪域之上,浙江人有了最亲近的“兄弟之城”,相隔千里的山海情谊还在不断被续写。

那曲市区最繁华的浙江路,见证了浙江援藏人近30年的接力。

海拔超4700米的嘉黎县仓康村,浙能集团为当地建设的首个光伏储能项目达到全容量并网条件。

责任编辑:刘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