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长视频平台“套娃式收费”为何屡禁不止?

业内认为使用功能限制辜负用户信任 专家建议出台规范约束平台行为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4-05-26 09:31

原标题:长视频平台“套娃式收费”为何屡禁不止?(主题)

业内认为使用功能限制辜负用户信任 专家建议出台规范约束平台行为(副题)

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实习生 刘祉鹬

近日,某古装剧在腾讯视频热播。有观众表示,即使是VIP付费会员,也依然需要看包括片头广告、片中弹窗广告、片中植入软广、片尾广告等。此外,腾讯视频还“套娃式”地在VIP上推出了“SVIP超前观看”机制,VIP加上SVIP,“看部剧要花四五百块”。不少会员观众对此不满。

VIP+SVIP看剧一年要花四五百元

观众李女士表示,自己是腾讯视频一直以来的VIP,想着购买了VIP就可以享受网站上的会员权益了,比如无广告、解锁最多的剧集等。然而,在上述热播剧上,这些权益似乎都不奏效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截至发稿前,该剧已经更新到第17集,其中,第1集和第2集可以免费看,第3集仅限VIP,第4集到第6集限时免费,第7集到16集仅VIP会员可以观看,SVIP则可以抢先看最新一集17集。

普通VIP会员想要观看同样的集数还需要升级SVIP。举例来看,一部三四十集的电视剧,购买VIP(连续包月首月15元)加上SVIP(连续包月首月19元),最少要花费34元;一年的“双V”价格则要400多元 (VIP连续包年首年178元,SVIP连续包年首年288元)。

事实上,VIP的权益不止在多看剧集上“缩水”,在免看广告方面,也困扰着观看者。“不仅不能解锁SVIP的剧集,VIP还依然需要看广告,只有片前的可以跳过,中间的大量广告植入太深了,避免不了。”李女士表示。

为何会员依然需要看广告?腾讯客服对此表示:“作为VIP会员,能享受减少前贴片广告特权,节省观影时间。但因版权方限制,部分影片仍有广告。”

需要花的钱越来越多,权益却没有得到真实有效的提升,不少网友认为“SVIP”就是换汤不换药的“超前点映”。

“套娃式收费”曾被消协多次点名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年底,上海律师林健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起诉腾讯视频,称腾讯视频的VIP服务写明了“热剧看全集、热剧提前看、会员免广告”等宣传语,但真正的VIP会员依然面临许多无法看全集、无法提前看、广告无法跳过的情况,这属于货不对板,一定程度上算是商业欺诈。

经过上诉,最终的判决结果显示,法院确认《腾讯超级影视VIP会员服务协议》部首及导言部分中的“双方确认前述条款并非属于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并同意该条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条款无效;判决腾讯公司赔偿林健经济损失和公证费用。

总的来说,法院认定“套娃条款”无效和强迫选择条款不生效,但是没有认定腾讯视频在提供服务中存在欺诈行为。

实际上,消协等机构也在对此事进行关注。2020年4月,浙江省消费者保护协会约谈了包括爱奇艺、腾讯视频在内的11家国内视频、音频网站,针对广告宣传、自动扣费等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其中包含老生常谈的广告特权描述不清、涉嫌虚假宣传,以及增设收费项目等最常见的投诉。

浙江消保委表示,有关视、音频网站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多项收费、多头收费等“吃相难看”问题,确保会员服务透明、公平、诚信。

2021年10月,浙江消协再次检查相关工作,发现虽然相比过去有所进步,但一些基本问题没有改变,例如会员广告特权事前事后告知不充分,会员观看部分影视剧要另外花钱和观影存在时间限制等。不仅如此,浙江消协还发现了新问题,例如用户充值成为会员后,平台仍然会推送广告,这些广告很容易误点,且难以退出。

针对这些现象,浙江省消保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崔砺金表示,会持续关注这类问题,同时加强监管和监督,帮助维护消费者权益,改善消费体验。

使用功能限制或致客户流失专家建议出台统一规范

据介绍,目前,国内长视频平台大致有两种盈利模式,一种是以芒果TV为代表的,主要靠卖版权盈利的模式,另一种就是以爱优腾(爱奇艺、优酷视频、腾讯视频)为代表的,主要靠广告和会员制盈利的模式。

经历过早期互联网的视频平台大都由免费网站发家,也就是免费观看和广告盈利组成的盈利方法,这适应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用户经济状况。

当版权时代来临,广告费不再能覆盖版权费,便产生了会员制,此后又演变出了VVIP、SVIP。爱优腾三家平台竞争激烈,以至于过去十几年中,版权费用水涨船高,屡屡翻倍。但内容方面,爆款作品来回辗转,彼此之间不存在过大的质量或风格差异,所以各自也不具备太强的粉丝黏性。这导致了“今天买了爱奇艺会员,明天要看别的剧,还得再买腾讯视频会员”的情况,客观上让用户感觉体验了同样的服务,却耗费了更多的金钱。

今年第一季度,得益于《繁花》等热门剧集的播出,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量同比增长8%,达到1.16亿;付费会员收入同比增长12%。但这种向好的态势能否持续,又能持续多久,依旧是国内的长视频平台需要面对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平台经营问题不能转嫁给消费者,应该更多地在提高内容质量等方向努力,而不是靠打擦边球甚至是违规让消费者买单来“盈利”。有分析认为,长视频平台经历了长年亏损,想要盈利无可厚非,但在用户服务方面还需要多用心。资源分散、“套娃式”收费、无处不在的广告和多种使用功能限制等现象频繁发生,不仅会对视频平台自身造成不良影响,辜负用户信任,更有可能最终失去用户。

专家纷纷呼吁行业不仅需要自律,还需要出台相应统一规范,约束平台行为。“长视频平台是需要规范发展的,其实任何平台或者是交易的模式,都应该是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一个方式,来确保它的稳健发展。”资深产业经济分析师、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说。

统筹/余美英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