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中国新能源产业助推全球绿色发展

来源:光明日报
2024-05-26 08:13

原标题:中国新能源产业助推全球绿色发展

res0803_attpic_brief

中国车企长城汽车旗下电动汽车品牌欧拉好猫1月12日在泰国罗勇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正式下线,这是泰国本土生产的第一款量产纯电动汽车。图为工人在生产车间内工作。新华社发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新能源产业通过多年自主技术创新、供应链整合以及生产成本控制,已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的新兴产业,形成了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较完整的供应链优势。中国的新能源产品作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市场新热点和外贸新宠,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球转向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大趋势下,高技术、高附加值、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方兴未艾。

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履行《巴黎协定》义务。然而,近期美国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却大肆渲染所谓的“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一个产业的产能是否过剩,是由全球供需关系、世界各国的发展规划以及发展方式决定的,不能任由某一个国家主观臆断。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不仅没有产能过剩,反而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潜力,可满足世界各国的市场需求,助推全球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

首先,从全球市场需求来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惠及全球。目前世界各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由于化石能源的地理分布特性和储量差异,大多数国家只能长期依赖进口。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程度和研发投入、技术水平的局限,加之自然禀赋的差异,在能源产品的生产、消费以及能源结构优化方面比较落后。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有技术、有能力协助广大发展中国家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少走传统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先破坏再修复”的弯路,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实现跨越式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到了工业化后期,开始重视能源结构的升级优化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一些国家在发展战略引导和政策扶持下,已经在新能源领域拥有了先进的技术能力与技术储备,但在原材料、供应链、生产成本、研发投入、利润率等各方面并不具有明显优势。发达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巨大市场需求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全球市场具有极大的应用空间和市场潜力。

其次,从各国发展规划来看,能源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大趋势。以欧盟为例,欧盟先后通过《欧洲能源供应安全战略》《里斯本战略》《欧洲能源政策》《欧洲2020战略》《绿色协议产业计划》《促进清洁能源投资倡议》《欧洲风电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成立能源总局,逐步确立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基础、以节能减排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总体规划。发展新能源已成为欧盟的工作重点之一。欧盟打出环境保护、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的“组合拳”,催生了后工业时代的能源革命,欧盟的可再生能源保持扩张态势。去年5月,欧盟风能和太阳能两种主力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的贡献率首次超过化石燃料,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日本将开发利用新能源作为国家能源战略,不断进行新能源技术创新,力图调整能源结构,转变传统能源经济,实现能源多样化。美国政府也强调能源安全、经济增长、延缓气候变暖等齐头并进,将新能源产业作为美国经济增长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去年12月举办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共识,即国际社会必须加速气候行动,全面落实《巴黎协定》,各国政府和企业要采取实际行动兑现减排承诺。大会共识表明,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不仅能丰富全球的能源供给,还有助于推动全球的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进程,帮助相关国家早日兑现“双碳”承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

最后,从经济发展的方式来看,大多数国家的发展模式已发生巨大变化,从追求量的高速度增长逐步转向重视质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低碳化、绿色化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中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各国在新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中国与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目前正处于转型期,需要破除资源瓶颈,从过去低水平、高能耗的粗放型发展转向以质取胜、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走向低碳绿色的发展之路。新能源产业是高质量发展和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有能力为推动全球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优质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总之,从全球市场需求和国家发展规划、经济发展逻辑来看,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市场潜力。国外研究结果表明,产能利用率、库存、利润率等产业指标均未显示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不仅为全球提供了良好的能源替代方案,增加和丰富了能源供给,还拉动着新的市场需求。未来,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具有巨大的深耕空间和发展潜力,能够助推全球能源的低碳转型,促进各国绿色发展,有助于《巴黎协定》的落实以及消费者福祉的提升。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壮大有着现实的市场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意义。

近期,美国一些政客为了抹黑和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编造所谓的“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在舆论上歪曲贬低、在供应链上寻求脱钩、在需求端上试图阻挠。事实上,这一谬论不过是美国在其霸权衰落、本国制造业空心化、研发生产成本高企、利润率低下的情况下,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强大的全球竞争力抛出的荒谬可笑的保护主义盾牌。所谓“出口多就是产能过剩”的论点明显违背国际贸易基本原理。不管是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还是新生产要素理论、动态贸易理论,都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最好注解。

此外,所谓中国新能源产业“产品畅销依靠的是国内补贴”“产能过剩导致不公平竞争”“扭曲全球市场”等论点,则罔顾中国新能源产业自主创新、艰苦打拼、发展壮大的事实,是典型的“双标”言论和恶意诋毁。长期以来,美欧日工业品形成了垄断世界市场的局面,美欧日生产的芯片、汽车、家电、飞机等产品大量出口形成巨额贸易顺差是不争的事实。美国于去年开始实施《通胀削减法案》,对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3690亿美元的巨额补贴,这才是通过补贴导致不公平竞争和全球市场扭曲的政策。该法案不仅会增加通胀风险,还会阻碍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干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从本质上看,美国政客渲染的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其实就是“中国威胁论”的变种,是美国日薄西山的产业竞争力的自我暴露,注定将消散于世界发展的潮流中。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扎根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国家的发展规划、贸易的公平替代,以政治手段和舆论攻势打压一国产业的做法终究抵不过市场经济原理和国际贸易规则。

点合作之灯,走共赢之路,才是发展之正道。

(作者:金英姬,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