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忘不了兴安红杜鹃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5-26 03:40

原标题:忘不了兴安红杜鹃

张万银

这是一所国有大型企业的子弟中学。20世纪80年代,这家企业的拳头产品畅销海内外。企业的决策者很明智,有钱了,先投教育。于是巍峨气派的四层鸽灰色教学大楼拔地而起,矗立在小兴安岭南麓、工厂的北郊,盛开兴安红杜鹃的地方。

1981年我从师范院校毕业,来到这所学校任教。我担任初一八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教室在三楼的最北端东侧,下临操场。操场向东,一条大坝隔断碧水青山对校园的向往。

我从此开启了10年的教学生涯,教初一两个班的语文。刚开始我把语文教材奉为圭臬,不敢越雷池一步。时间长了,感觉一个学期5个月150多天,只学一册语文书20多篇文章,内容太少。那个时代的语文教材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性有余而时代性不足,更遑论趣味性了,很难吸引爱好广泛、思维活跃的初中生。直觉告诉我,语文教学也可以突破教材的范围,引进源头活水。在教好课本之余,渐渐地,我在教学中开始夹带一些“私货”:如每月一次集体去校图书馆阅览,每周上一次学生自带报刊书籍的读书课,学生每天背一首古诗词,等等。当时觉得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现在看,这其实是不自觉的语文教学改革的萌芽。

学生最喜欢的是“每天一诗”活动,其做法是:每天早晨上课前背一首古典诗词。刚开始以五、七言绝句为主,由我在各种古典诗词选集中撷取明珠,由语文课代表抄在小黑板上;上语文课时我讲解一下诗词大意,第二天早晨抽查背诵效果,背不下来的要加罚一首;在期中、期末举行两次赛诗会,看谁背得好、背得多。综合两次赛诗会的得分,评出本学期“背诗大王”并予以奖励。

这些用唐诗宋词喂养大的孩子,如果放到现在,他们每个人都可以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比赛呢。此项活动的突出成效是让学生借由古典诗词管窥中国传统文化,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诗歌鉴赏和诗歌创作的兴趣。后来有一个学生成为当地有名的诗人,还有一个学生见我把每首诗都讲得头头是道,既钦佩又羡慕,课下对我说:“长大了我也要当老师,像你一样。”后来他果然如愿走上讲台,春风化雨育桃李。

升初二以后,我看学生兴致高涨,学语文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顺势给他们升高横杆——增加背诵古代美文名段,如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唐代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等。

一个晚春的下午,我给学生讲《论语》中“春游”一段:“暮春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时,窗外操场边的绿树上,燕子在声声叫着春天,好像在引诱我们——书卷埋头了无日,不如抛却去寻春。我在读懂学生眼中渴望的同时,想起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的“现场教学法”——师生围坐在校园芳草地上,对着一轮皓月讲《月赋》。我灵机一动说:“我们去河边体会一下如何?”一语撞出了一片热烈欢呼,撞出一次两千多年前春游的情景再现。

此时是下午两点多钟,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绿树上的燕子惊奇地看到,一小队人马翻过大坝下到河滩。河水清且涟漪,阳光泼下来,水面浮光跃金,映照着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河对岸蓝天白云的天幕下,山坡的绿草地上盛开着兴安红杜鹃。

大自然的美景使学生们心旷神怡,兴奋地在浅水边嬉耍,在大坝上吹风,再唱着欢快的歌儿回到教室。他们由此体验到安闲自得的身心自由和人生中诗意的境界。其实“童冠浴沂风舞雩”一段还有更深的含义:这是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大道行之于世的和谐场景,象征着和平安定、率性自然的理想社会生活。这层含义可能超出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我遵循教育学上的告诫——不过度开发学生的智力,当时没有讲,留给学生以后再去追寻吧。

10年后,我为了追寻理想,离开了清水河畔的校园。山一程,水一程,足迹渐行渐远,但那座鸽灰色大楼始终矗立在我心间。忘不了人生赛场青春的起跑线,忘不了学生乌溜溜的眼珠和红扑扑的笑脸,忘不了那绿草地上盛开的兴安红杜鹃……

责任编辑:朱晶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