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历史文化散文集《北京的历史细节》推出

陆波:人文精神是一座都城的内涵所在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4-05-25 16:00

原标题:历史文化散文集《北京的历史细节》推出(引题)

陆波:人文精神是一座都城的内涵所在(主题)

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5月22日晚,“不孤独的北京城——《北京的历史细节》新书分享会”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本书作者陆波与作家祝勇、侯磊共同分享了他们眼中的北京城和无尽丰富的“北京的历史细节”。史家胡同博物馆曾是现代女作家、画家凌叔华的故居,《北京的历史细节》中《史家胡同里的富贵花》一文,便写了史家胡同和凌叔华故居的往事。

陆波多年来专注写北京的历史文化。《北京的历史细节》是陆波全新历史文化散文集,分为“王朝旧迹”“市井迷踪”“山寺传奇”三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探寻北京的历史遗存,爬梳古都的旧人旧事,带领读者穿行于北京街巷深处,挖掘那些潜埋在城市缝隙和历史褶皱中的隐秘细节,赋予历史以生命气息和人文韵致。

活动中,陆波谈到文史写作的初心。在她看来,所谓古迹,只能是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探察范围内寻觅历史的草蛇灰线——这些痕迹或许不够清晰,或许似是而非,或许看似没有意义,但只要是历史的遗存,其简陋衣身下必有令人难以想象的内容,而这正是她感兴趣并孜孜不倦愿意探寻的。她写作的出发点也正在于此。

陆波分享对北京的直观印象是两点,一是宏大的历史叙事,二是纷繁复杂的细节。与世界各地许多都城相比,特别是与她称之为“孤独之城”的日本京都相比,北京显示了大一统的世界观和整体性。她说:“无论是现今的首都还是历史上的著名古都,我没有发现任何一座古城可以与北京媲美。你在这个世界上其他地方找不到将天地人三者如此融合并恢宏构造的都城架构,即使它已失去古代城池的大部分城墙与城门,但仍具有辽阔之美的属性。”

在《北京的历史细节》中,陆波注重对城市历史中芸芸众生命运的书写,注重在考察的古迹里找到那些跟人类活动、言行相关的材料,思考他们做某件事情的细节。譬如:修一座寺、一条古道,缘由几何?他们的激情与热爱是怎样赋予物件灵气的?他们曾经震惊世间的壮举发生在什么地点?如袁崇焕保卫京城的广渠门外,如今已是高楼林立,交通密集,当年的古战场究竟何在?几百年后,人事已改天换地,但还是有人怀念并崇敬这位民族英雄,并固守他的陵墓。古今延续的人文精神正是一座都城的内涵所在。

作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祝勇认为,千年古都的北京,在宏大历史事件下附着的是芸芸众生的命运。作家如能深入这些人的命运,对历史的理解表现会更加深刻,而他对书中《老舍笔下的小杨家胡同和百花深处》《东四三条的完颜格格》《五道营胡同的“安定门金爷”》这几篇印象深刻的原因也在于此。

在作家侯磊眼中,北京城非常有人情味,“你再怎么生活艰难,想想办法,在这里都能生活下去。一旦生活下去,过了多少年,过了几代人,生活变好了,就可以在这里扎根下去。”侯磊说,“对我而言,北京是一个特别温暖的、温情的故乡。”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