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一封信唤醒亲情解心结

来源:人民法院报
2024-05-25 10:30

原标题:一封信唤醒亲情解心结

人民法院报记者 姜郑勇 通讯员 阳玉婷 李定贵

“当你与家人产生矛盾,想通过诉讼解决纷争时,希望你能耐心地读完这封信:为人父母,给予子女生命,就有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为人子女,当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抚养长大,当他们老去,我们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我们不希望以遗弃罪或虐待被监护人、看护人罪追究任何人的刑事责任。我们愿意和你们一起努力,解决问题、弥合亲情。”这是四川省苍溪县人民法院法官彭孝林在“致涉老纠纷当事人的一封信”中写到的。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封信?一切还要从一起赡养纠纷案说起……

原告是位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去世得早,长子也先她而去,次子则以早年父母偏心、分家不公为由对她不管不顾。老人无奈之下起诉至法院,要求次子承担赡养义务。

“法官,你帮帮我,我很久没见到我的儿了……”瘦巴巴的老人穿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袄子,浑浊的双目深陷在眼窝里。

四川省苍溪县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彭孝林

彭孝林了解到,老人的儿子在外务工,最近几年都没回村过年,电话号码也换了,根本联系不上。

来到老人家中,彭孝林细心地发现,空空如也的厨房,揭开灶台上的锅盖,锅里还放着吃剩的半碗酸菜米饭,“这是邻居好心送来的,我吃不完,留着慢慢吃。”看到这样的场景,彭孝林紧紧握住老人枯瘦粗糙的手,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天晚上,他自掏腰包,给老人送去了粮油、面包等生活物资,缓解老人的燃眉之急。

“必须尽快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彭孝林暗暗下定决心。经多方打听,他终于辗转联系上了老人的孙子。虽然对方在添加微信好友后不再回复任何消息,但这也让彭孝林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

赡养纠纷,依法判决不难,难在融情化解。那么,如何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如何唤醒亲情、让爱回家?

思来想去,彭孝林决定通过微信给老人的孙子写一封信:

“我和同事去看过你的奶奶,她的生活很艰难,还一直念叨着你和你父亲,我们都感到非常不忍。每个人都会变老,这是自然规律,但比衰老和患病更悲哀、更绝望的是子女的冷漠和抛弃!”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尚有报恩之心,何况你我?你还记得幼时与你奶奶的朝夕相处、记得她的疼爱吗?亲人间的矛盾,争起来重若千钧,放下去轻如鸿毛。希望你能劝劝你的父亲,多一些感恩与理解、少一些埋怨与计较……”

消息发出后,终于盼来了回应。老人的孙子被法官情理并重的劝诫深深打动,遂接受法官的建议,说服其父亲回家主动与法官联系。老人的儿子回家后,彭孝林第一时间上门开展调解。

但调解进行得并不顺利,气氛一度剑拔弩张:老人指责儿子不孝,远走他乡,不顾自己死活;儿子对多年前父母的偏心“心存芥蒂”,说自己经济负担重,老母亲脾气古怪,导致家中矛盾频发。

“口袋装口袋,一代还一代。你也是有儿子的人,一言一行还是要为后辈做个榜样。”眼看着争吵愈演愈烈,彭孝林立即改变思路,采用“背靠背”调解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

“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不讲条件也不讲价钱。如果你一意孤行,我们甚至可以按遗弃罪追究刑事责任……”彭孝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慑之以威,终于令老人的儿子心服口服。

在法庭的主持下,母子二人冰释前嫌,儿子继续外出务工,老人自愿到福利院养老,由儿子承担相关费用。

此后,放心不下的彭孝林还多次去福利院探望老人,看着气色明显好转的老人与邻居们谈笑风生,他陷入了思考:法槌起落间,是两三代人的亲情纠葛,如何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家事纠纷尤其是涉老纠纷中多唤醒一丝亲情?

基于这样的考虑,彭孝林写下了文章开篇所说的“一封信”、总结出“背靠背”“要素式”“共情式”调解法,推动当地健全涉老权益立体化保障格局。

如今,在苍溪的大山里,“一封信”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心结,尊老护老已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于小舒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