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聚焦人才链建设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来源:光明网
2024-05-25 08:33

原标题:聚焦人才链建设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既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也是打造现代化大农业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战略选择。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人才链建设是关键。因此,聚焦农业人才链建设,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目标实现,对于加快农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价值。

聚焦建链,筑牢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

一是夯实农业人才课程体系。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围绕国家紧缺农业人才需求,引导高等院校和农业职业院校完善和更新农业教育课程体系;明确农业大数据、数字化农业等专业核心课程,多层次多路径融入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等跨学科前沿知识,利用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应用场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交叉学科素养的高素质农业创新人才。

二是优化农业人才师资体系。大力引进跨行业、跨领域、跨业态的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作为导师,建立以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师资体系,打造农业人才培养共同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效果评估体系,完善不同师资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农业技术师资人才职称评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制度创新,持续优化农业人才师资结构。

三是强化农业人才实践体系。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设计农业人才培养实践方案,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农业人才实践模式,在“田间小课堂”等项目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农业科研项目、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培养实践创新型和实用技能型的农业人才,拓展农业人才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农业人才的实践技能,以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求。

聚焦强链,提升农业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水平

一是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制度。构建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农业科技创新的人才津贴,充分释放农业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破除不同制度之间存在的壁垒,破解农业科技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农业科技人才在不同单位间的流动通道,在职称评定、优惠落户、创业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是强化农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院士团队、科技人才小队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高科技认知和实践的培训力度,积极探索“数字素养提升+科技技能培训+智能设备实操”的新型农民科技人才培养模式,认定一批“农民科技领军人才”,对农业科技创新作出突出业绩和实际贡献的农民适当补贴,提升农民科技人才的归属感。

三是优化人才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立足农业生产效能提升这一重大现实诉求,推动农业高校、涉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联动合作。在高新技术、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联合攻关,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融通。强化与国际农业科技院校的深度合作,引进国外优质农业教育资源,推动农业科技人才国际化培养,致力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联合舰队”。

聚焦补链,强化农业人才发展韧性

一是坚持政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农业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扶持政策投入力度,以顶层设计统筹政策引领、资源保障和组织领导,补齐农业人才领域政策保障不足的短板。通过优秀农业人才评选、创新创业比赛等途径,营造尊重农业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农业人才服务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是引导农业人才集聚。政府搭台,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业创业园等平台,为农业人才提供科研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服务,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创新高地,吸引农业高端人才集聚。鼓励一批有理想、有朝气、有文化的农业青年群体扎根乡村、返乡创业、服务农业,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在贷款支持、土地使用权优惠、税收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活力。

三是强化人才引领作用。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遴选建设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基层“土专家”队伍,加快提升高技能人才在育种育苗、孵化繁育、仔畜护理等方面的带动作用。鼓励各地在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开展竞赛活动,孵化一批农业名师、农业大师,扶持农业工匠领办创办具备品牌特色的企业,构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蓄水池”。

聚焦延链,以人才为主体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高融合业态

一是人才联动带动区域协同。鼓励农业人才要素在不同区域间进行联动,积极探索“联合创新、双向流动、协同引育”的区域间农业人才合作机制,引导人才、资本、科技等要素双向流动和配置创新,发挥区域间优势互补、创新联动优势,构建农业人才跨区域联动新格局。通过跨区域农业重大科技项目合作、人才合作交流访学等方式,以区域农业人才联动带动农业产业高度融合。

二是人才融入加速深度融合。推动小农户有机融入农业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增强小农户现代化农业技术、特色品牌建设、电商直播带货等方面的能力,围绕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复合型人才,鼓励农业专业人才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销售全过程。加快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广全产业链融合实践模式,助力农业全链条升级,实现共创共建、共赢共富。

三是人才创新助力业态升级。创新农业产业新模式、发展新业态,鼓励农业专家和农民共同深度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共同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一二三产、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科技产业+特色产业+优质产业”的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农业人才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打造现代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周正,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肖小虹,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杨付,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所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