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科技赋能加快农业强省建设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24-05-25 08:30

原标题:科技赋能加快农业强省建设

农业作为传统产业、基础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内在驱动,以新兴产业为核心主导,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标的新型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应加快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强省建设注入强劲新动能。

引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筑牢我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内在动力,通过新技术、新模式等创新元素推动形成低投入、高效率的新型生产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将带动农业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引领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将不断催生新兴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并且带动形成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通过组织方式创新对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优化配置,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引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区别于传统农业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高端、精密、数字化的劳动资料以及以数据要素为主的劳动对象,并通过生产力三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优化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比较效益,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既要遵循创新驱动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我省农业资源禀赋,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强化农业领域前沿技术创新。超前部署规划虚拟农业、垂直农业、再生农业等引领未来农业的原创性、颠覆性重大科技领域;建设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着力在生物技术、数字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等前沿技术研究上产生一批引领产业的原创性成果。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依托龙头企业聚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联合开展玉米、粳稻和畜禽品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领建立、完善产学研联盟,构建战略联盟、共建实体、人才培育、科技资源共享等多种产学研合作方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立体式农业人才体系,培养具有原创精神、具备交叉学科素养、掌握前沿科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完善支持农民工、中高等学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创业型、服务型人才队伍,同时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发展涉农新产业与新业态

深度挖掘农业多功能,大力拓展农业生态、社会、文化功能,依托我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冰雪资源推动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积极开发农业旅游、农业公园、共享农业、农业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产业项目为支撑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形成新模式、新经济,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着力推动构建生物种业、智能农机、新型食品等农业新兴产业集群,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建设农业生产数字化示范基地,推进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小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传统优势产业+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层次分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建设农业强省的内生驱动合力。

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转型

大力发展绿色科技,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前沿领域,加大节水、节能等农业技术研发力度。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智慧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重点部署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我省农业绿色科技发展水平,促进发展农业绿色生产力。以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引领农食系统转型,大力发展森林食品,丰富渔业生产内容,增强多元化食物供给。加强食品科学技术创新,鼓励食物供应链主体联合技术创新,加大未来食物如植物蛋白、微藻等研发投入,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食品产业走规模化、高值化、绿色化发展道路。

构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与制度创新,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长效机制。坚持从我省实际出发,立足资源禀赋与科研条件,紧扣科技创新核心要素,多模式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

颜华 王彦智,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