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院长与学生“共舞”,大学教育需要这样的实践派

来源:中国青年报公众号
2024-05-25 07:42

原标题:院长与学生“共舞”,大学教育需要这样的实践派

一位身材略显臃肿的大叔,穿着皮鞋、西裤、Polo衫,带领一群学生跳蒙古族舞蹈《奔腾》。连日来,56岁的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与学生共舞的视频,在社交网络热传。有网友表示,“这位院长已经在我的朋友圈跳一天舞了。”作为《奔腾》的第五代领舞,姜铁红矫健而不失灵活的舞姿,仿佛让人看到了草原上策马奔腾的骑手。

没有精心布置的舞台,没有炫彩华美的灯光,仅仅是舞蹈排演室里非正式的排练视频,为什么让诸多网友点赞转发?跳舞出圈的院长,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在社交网络上,不少网友除了欣赏姜铁红的舞姿,也由此参与了对理想大学教育的讨论。

扎实的职业技能,是舞蹈视频获得公众认可的前提。报道称,姜铁红出身于舞蹈世家,曾在“桃李杯”“孔雀杯”“荷花杯”等舞蹈比赛中多次获奖,还在1996年获原文化部颁发的“中国当代青年舞蹈家”称号。上述视频能爆红,不仅因为姜铁红与舞蹈演员常见形象的“反差感”,更因为他自然流露的专业积累。“跳这个舞就得有肚子才有感觉”,网友善意的调侃,实际上也是在肯定姜铁红对“舞感”的深刻把握。

在姜铁红身上,人们也能看到一位教师对专业的热爱。他虽然曾因为伤病退出舞台一线,但至今保持着跳舞的习惯,把跳舞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公交站等公交车,听着车流声,我突然就跳起来了;在家包饺子,突然感觉擀饺子皮有一种律动我就跳起来了;下雪了下雨了,我在小区楼下倒垃圾,突然就跳起来了。”舞台上的挥洒自如,源于舞台外的思考与钻研,更来自持之以恒的热爱与坚守。

亲力亲为指导学生的教育精神,让不少大学生网友为之点赞。现实中,一些高校的专业教师远离业务一线,实务操作能力与学生期待存在距离。尤其是实践性强的专业和课程,教师与其“坐而论道”,不如下场与学生“共舞”。即便是承担行政工作的教师,也不能疏漏教书育人的使命职责。姜铁红至今承担较多教学任务,并乐意随时为学生做示范,体现了他“言传身教”的身体力行精神。

一些高校涌现出“宝藏教师”,他们以顺应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姿态在网络上“破圈”,也促成社会更好地认识高等教育、认识人才培养。他们也用自己的行为让公众意识到,高等教育不只是“象牙塔”里的事,高校教师除了履行教育职责,也能够以各种方式服务大众、推动社会进步。在与大众的互动中,高校教师也更充分地了解社会实际需求,从而有意识地调整教学方案,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迷茫”的话题受到关注,这既体现在一些学生过度“内卷”,缺乏自我探求的内向动力;也表现在个别学生缺乏目标,以至于自我放纵、荒废学业。

要让大学生走出“迷茫”,既需要他们明确个人规划,朝着对自己负责任的方向不断努力,也离不开教师高水平的学业指导、“手把手”的生涯指引。正如陶行知所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学需要更多善于和学生“共舞”的教师。(王钟的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