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社区癌症筛查扩展到7种,支持居民自助开展癌症风险评估

上海“筛查+科普”多管齐下科学防癌治癌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5-25 03:34

原标题:社区癌症筛查扩展到7种,支持居民自助开展癌症风险评估(引题)

上海“筛查+科普”多管齐下科学防癌治癌(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裴龙翔

癌症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从过去的谈癌色变,到如今科学理性认识及治疗癌症,上海防癌治癌的一份“成绩单”让人欣喜。上海市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该市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提升至40%,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58%,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呈稳步上升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多元化,癌症的负担持续加重,特别是在已跨入深度老龄化的上海,相关问题更加突出。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也愈发普遍。

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85%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新发癌症病例8.5万例,发病率为576/10万,发病前三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大肠癌和甲状腺癌。2020年,全市有3.86万人因癌症死亡,死亡率为262/10万,癌症仍是该市居民的第二位死因。

上海市卫健委提醒,早期发现癌症、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很多癌症往往在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甚至没有症状。因此,对适宜的癌症进行筛查,是预防和早期发现癌症的最重要途径。

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已经连续40余年实施肿瘤登记监测,持续加强癌症筛查适宜技术研究和推广,常态化开展常见癌症筛查。

以大肠癌筛查为例,2013年,上海启动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至今已累计筛查589万人次,发现癌前期病变患者9万余人,大肠癌患者约2.5万人,诊断时早期比例达46%,高出未参加筛查患者30个百分点。

通过社区筛查检出的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了85%,较同年全市50岁以上大肠癌患者生存率高出21个百分点,大幅延长了大肠癌患者生存期。

今年,上海还计划继续向50万居民提供免费的大肠癌筛查服务,推动早日实现“50岁以上人人参加一次大肠癌筛查”的目标。

做好癌症风险评估

上海市卫健委提醒,癌症风险评估可以识别常见癌症个体风险。对高风险人群进行规范筛查,是癌症防治的重要策略。

癌症风险评估也有利于减少被动吸烟、幽门螺杆菌感染、乙肝病毒感染,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等具有家庭聚集性的危险因素,提高运动健身、定期体检、接种疫苗等保健行为的参与度,提升整个家庭的健康水平。

对于一些市民普遍关注的癌症种类,市卫健委也作出相关提醒:宫颈癌曾是女性第一大癌症,近年来,虽然已经下降到女性癌谱发病的第9位和死亡的第12位,但是在中青年女性中仍呈增长趋势,接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胃癌居发病癌谱的第5位,死亡居第3位。

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盐饮食和胃癌家族史,是主要的高风险因素。肝癌居发病癌谱的第7位,呈持续下降趋势,但致死性仍较高,死亡居第4位。乙肝病毒感染、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史和肝癌家族史是主要的高风险因素。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和腹部超声检查是推荐的筛查方法。

上海社区癌症筛查扩展到7种

肺癌在发病和死亡癌谱中均占首位,如何让更多市民关注自身的肺部健康?

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钟华在科普活动中介绍,“CT检测发现的早期肺癌增加,反映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对肺癌筛查的重视,更有助于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她建议,对于高风险人群,例如,长期吸烟者、家族中有肺癌病史者或职业暴露者,定期CT检测是必要的,“而最重要的是,应注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避免吸入有害物质、保持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

记者了解到,依托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将启动多种常见癌症综合风险评估和筛查管理,社区癌症筛查扩展到肺癌、大肠癌、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7种,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持居民自助开展癌症风险评估。

责任编辑:朱晶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