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来中山特色博物馆开启时光之旅

来源:南方日报
2024-05-24 15:00

原标题:来中山特色博物馆开启时光之旅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苑世敏 通讯员 罗小曼 麦楚筠

“感觉像是穿越到了那个时代!”5月22日下午,在中山收音机博物馆内,游客冯淑敏看着馆内的镇馆之宝——熊猫牌1501型特级多功能收音机发出感叹。

透过一台台充满年代感的物件,进行穿越时光的对话,正是博物馆给人的最直观体验。

近年来,在中山,“逛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博物馆是典藏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也是知识的集散地。当前,不管是“火出圈”的《逃出大英博物馆》短视频,还是各地不断推陈出新的博物馆文创,其背后依托的都是对文物的重视与对文化的认同。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劳动节假期期间,中山市博物馆(含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参观总人数约4万人次。此前,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荣登革命纪念类博物馆海外影响力十强榜单,在总榜单中位列第8;在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百强榜单中排名第91位。

事实上,除了名声在外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博物馆,中山还有多家不同类型的“小众专题博物馆”。在这里,可以走进商业文明、认识老牌收音机、品味民俗文化、欣赏古老灯具,开启一场独具魅力的博物馆之旅——

5月22日,一个普通的工作日,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内人流如织。

“我们从香港来中山,刚刚在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里看到很多香港元素,大家都很有共鸣。”香港游客林女士说。她身边的家人则指着展馆内的老物件:“这是小时候见过的东西,现在看到还是感觉很亲切。”

在中山工作的王女士,趁着休息日再次来到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这次她是“带着任务”来的——通过视频通话,带外地朋友“云逛博物馆”。“这边有很多以前人们用过的东西、生活过的场景,透过这些场景,联想到现在,我看到了中山的发展,时代的脚步也在不断向前,有很大的触动。”王女士说。

距离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不远处,中山收音机博物馆也迎来了一批批观众。医务工作者冯淑敏趁着休息时间来到这里,立刻被精美的收音机打动了。

“我比较喜欢看文艺展览,我认为了解一座城市需要了解它的人文历史,了解它的过去、展望它的未来。踏进中山市博物馆,偶然发现里面居然有一座收音机博物馆,我忍不住走了进去,听着里面播放的收音机音乐,仿佛声临其境般穿越到历史当中,图片上鲜活的画面在我脑海里浮现。”冯淑敏说。

当“小众”博物馆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线,在“精专”这条赛道拼出一片天地,不仅填补了综合类博物馆的空白,也为打造特色城市文化名片开辟了新的可能。

打卡点1

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

领略近代商业“领头羊”风采

在石岐街道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152号,一栋粉白相间的建筑十分亮眼,不少市民、游客在这里拍照打卡,这里就是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

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是我国首家商业文化专题博物馆,于2006年1月17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座集参观、休闲、旅游、纪念为一体的全方位现代化的专题博物馆。主体建筑分为三层,馆体正立面按原石岐镇总商会旧址原貌重建,外部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孙文西路步行街南洋风格建筑群落相互辉映。

走进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一组铜雕,分别是郑观应、马应彪、郭乐、唐廷枢和徐润,他们作为近代香山地区商业精英,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静静聆听,博物馆内叫卖声此起彼伏,这是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的独特之处,观众可以通过视觉、听觉感受中山商业文化氛围,整个展厅通过图像、模型、声音、文字、复原商业叫卖场景以及互动问答等,展示了中山商业历史,馆内还藏有永安公司创办的《永安月刊》创刊号等具有代表性的珍贵实物。

在这里,通过旧石岐街景模型以及有年代特色的当铺、药店、布匹店、茶庄、缸瓦店和码头等场景,可以了解中山商脉,阅览一座城市从农业经济向商业经济的转变;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百货业的先驱——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在风云变幻中的坚守,透过20世纪30年代四大百货公司建筑模型以及永安果栏、先施公司鞋部和大新电梯等场景沉浸式“逛街”。

打卡点2

小榄民俗博物馆

体验“菊城”深厚文化底蕴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生活的艺术,是一个地区文化演变的“晴雨表”。在中山小榄镇,就有这么一个民俗博物馆,展现了当地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小榄民俗博物馆前身是同寅医院,建于1919年,建筑已超一百年历史,经过后期修复改造,如今的博物馆建筑仍旧保留原有建筑格局。2020年8月,修整一新的小榄民俗博物馆开馆,内部“一房一风景”,以传统节庆饮食、婚俗、织布、荼薇酒业、理发店、电影业发展等主题的复原陈列,再现了小榄清末民初时期至改革开放初期,人们衣食住行、生活、生产、节日礼俗等方面场景。

小榄被誉为“菊城”,菊花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小榄菊花会诞生地,在小榄民俗博物馆,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小榄菊花饮食习俗,如菊花肉、菊花鱼球、菊花水榄、菊花八宝糯米饭等,馆内还展示了六大传统节日时小榄人民所用的食物。

除了民间习俗,小榄民俗博物馆还是人们了解这座中山经济强镇的手工业、工商业发展情况的好去处,包括小榄菊花会历史、荼薇产业发展情况、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榄刺绣传承情况等。置身博物馆内,人们还可以看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商业场景,感受浓厚的生活气息。

打卡点3

中山收音机博物馆

“聆听”百姓生活的日新月异

在中山市博物馆内,有一家以“收音机”为主角的博物馆——中山收音机博物馆。历史上,收音机曾是响当当的存在,和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并称“三转一响”,曾一度作为人们生活富裕的象征,走进了千家万户。

2005年5月18日,中山收音机博物馆对外试展开放,2006年1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首家以收音机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中山收音机博物馆收藏有约2000台收音机,向外开放参观的约300台,藏品年份大约在1920年至1990年,这些展品多由中山市民邱健球无偿捐赠。

走进中山收音机博物馆,人们可以通过展品、声音、图片感受收音机的魅力。展馆分成上下层两个展区,展示了国内外经典收音机,位于展馆二楼的镇馆之宝——熊猫牌1501型特级多功能收音机尤其值得一提。这是一台有儿童钢琴那么大的收音机,在国内还没有FM调频广播的时候,1501已经具备接受FM广播的功能了。

如今,属于收音机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但通过阅览中山收音机博物馆,人们依旧可以窥见收音机的“高光时刻”,了解几十年间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

打卡点4

中山市龙泉博物馆

看见“光影”艺术魅力

相较于综合性博物馆对一方历史、文化的全面呈现,有些小众博物馆更偏向于“精雕”一个领域,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在“中国灯饰之都”古镇镇,就有一家以“灯”为主角的博物馆——中山市龙泉博物馆。

龙泉博物馆设有古灯具展览区、家具展览区、古陶瓷展览区、书画展览区、文化艺术创作区等,藏品有1万余件,包括清代以前的灯具、近现代的灯具及灯具配件,以及陶瓷器等。

龙泉博物馆馆长蔡美娟曾是灯都古镇巾帼龙队队长,对灯饰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希望通过灯饰传播中华文化,为文化传承贡献应有之力。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