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e网评丨郭有才走红引发“群魔乱舞”,“毒流量”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来源:中工网
2024-05-24 10:36

90826 (1)

龚先生

山东小伙郭有才,火了。

据5月23日《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报道,近日,在山东菏泽南站做直播的“菏泽树哥”郭有才,因翻唱《诺言》,以一己之力带火了一座城。短短数天,菏泽南站成了巨大的流量场,各地主播从四面八方涌来,其“群魔乱舞”的行为给当地群众造成不便,“各种网红把小区的路围得水泄不通,下午放学接孩子,什么交通工具都用不了。”

(视频来源 “菏泽树哥”抖音号)

随后,菏泽官方连发两次通告,宣布菏泽南站将不再举办各类文娱活动,郭有才表示停播3天“去学习学习”,“跟风”的不少网红主播账号被封停。

面对“泼天流量”和民众生活困扰,当地头脑清醒,两发通告叫停“群魔狂舞”,这对各方而言也是一个反思的契机。

“上午唱的是梦想,晚上烤的是生活。”郭有才是普通人努力生活的缩影,其个人开直播唱歌受欢迎,本是挺好的事;当地想抓住转瞬即逝的曝光机会而聘请其担任文旅推荐官,也在情理之中。在这场流量盛宴中,令人倍感无语的是那“一人红、万人蹭”的熟悉味道。

据报道,在郭有才爆火的这段时间,菏泽南站广场每天涌入40多万人次来围观,其中不乏做低俗直播的团队。此前,“大衣哥”“拉面哥”“摆摊奶奶”等火了之后都遭受过此等“待遇”,被来自各地的网红主播围得水泄不通,大呼“受不了”。

17165157011451619_626x399

(各路主播蹭热度 截图自社交媒体平台)

一些素人“倍速走红”,往往有其特殊之处,难免有人期待蹭蹭热度,至少可以吃到点碎片流量。然而,网红主播的“群魔乱舞”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如噪声污染、交通瘫痪等。此前,因一首歌而爆火的北京鼓楼及在此驶过的107路公交车成为网红打卡点,一大妈因交通拥堵而气急败坏地说了一句“这破XX有什么好拍的”,一度成为网络热梗。可见,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流量不见得是被尊重、被看好的流量,甚至有被反噬风险。

为何“倍速走红”常常成为现象级传播事件?

从网络主播角度看,根源在于生产优质内容的能力和创造力不足,为了维持热度,只能像没头苍蝇般哪有味道往哪飞,能蹭一点是一点。

从平台角度看,注意力就是流量、就是真金白银,当平台主要内容长期处于低质化、同质化状态时,显然难以满足网友的期待。因而,维持流量热度的一个简单办法就是引流、推流来创造热度。不论是创造“倍速走红”的网红个体,还是创造网红景点、网红话题,只要“种草——拔草”“参与——打卡”等路径能在平台不断复制粘贴下去,流量就是十拿九稳。

所以,“倍速走红”实际上是某个个体的故事加上平台的推流主导,再加蹭热度主播“群演”的烘托共同形成的。

然而,“倍速走红”的网红“倍速褪色”也是常态。当流量热度褪去,舆论场上一地鸡毛,吃瓜群众难免成为流量狂欢的炮灰——网红、平台、凑热闹主播,多多少少都有赚头,唯独网友花了时间精力最终却只能面面相觑,似乎没有收获任何有营养的东西,不得不被裹挟着搬起板凳围观下一场“倍速走红”的故事或事故。

17165155651141145_462x406

(漫画 赵春青)

当优质内容驱动网民注意力而自然形成热点,变成少数人操纵流量阀门制造热点,“热点”的内涵和价值就变了。越来越多人咂摸出味儿来,攒够了失望,离开就是时间问题。

现实中不是没有这样的反面教材,比如社交媒体热搜榜刚兴起时,榜上有名的事件多为网友自发搜索、点击而集聚的热度,后来某些平台充斥买热搜、买排名等商业行为,扭曲和利用了网民的注意力,甚至被有关部门严厉责令整改,如今其影响力已今非昔比。

应该珍惜羽毛的不仅仅是网红个体,更应是为网红提供沃土、有能力创造网红“神话”的流量缔造者。

“倍速走红”背后的问题应该被正视,高质量内容不足是表,而社交平台乃至互联网生态的长远发展路径则是里。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