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办出高校党校特色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学习时报
2024-05-24 11:19

原标题:办出高校党校特色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入研究“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等重大问题。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中科技大学在新中国的朝阳中诞生,要勇当研究型大学中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总书记当时考察的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正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融合中孵化的。高校党员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办好高校党校,做好高校党员教育,是保证高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新时代新征程,如何保证华中科技大学3.7万名师生党员这支重要科研力量始终践行报国使命?做好党员教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抓手,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

用心谋划党员教育,切实践行科技报国使命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用心谋划,系统打造党员教育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党委—二级单位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将党员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整体部署,拧紧责任链条。完善党校、分党校工作条例,健全集中轮训、学时管理等制度,打造由理论名师大家主讲,全校党员数百个分会场同步集中学习的“领航大讲堂”;57个二级单位分党校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践研学相结合的“党员大轮训”;1400多个基层党支部围绕集中培训讲授主题开展的“支部大讨论”,常态化开展党员基本培训。坚持高标准办学,严格学员管理,落实“开班报备、学时考核、评优表彰”等制度,全面落实“书记讲党课”,综合运用集中学习、集体研讨、专题党课、实践研学等方式,全面提升师生党员素质。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践行科技报国使命。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科技创新是实现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和必然选择,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重要使命,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不断强化科研能力、服务重大需求、培育时代新人,为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支撑。开展党员教育,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充分认识科技自立自强是国际形势所迫、国家发展所需、民族复兴所趋,充分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引领带动全校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推动新时代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用情厚植党员综合素养,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在人才,推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党员。加强党员教育,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政治素养与专业素养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相结合,聚焦党和国家、科技工作者的双向需求,精准把握内容,针对不同党员群体分层分类培训,全面赋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精准把握党员教育核心内容,做到全面系统、重点突出。上好理论教育“第一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结合学科特色有针对性学习贯彻,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金钥匙”。党员基本培训中,学校党委加强指导,明确各学院学习重点,如理科院系瞄准“加强基础研究”,工科院系聚焦“建设制造强国”,医科院系牢记“服务人民生命健康”,文科院系着眼“为党和人民积极建言献策”等等,推动理论教育更加深入。上好党性教育“必修课”。从革命时期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的经验积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弹一星”等成果奠定和平发展基础;再到改革开放后,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出台系列科技计划;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要深入学习党领导科技事业发展的历程,在党性教育中自我完善、自我磨炼,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上好能力培训“关键课”。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开展党员教育,就要坚持四个面向,把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训作为主攻方向,有针对性地帮助党员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提升党员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提升教职工党员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社会服务等能力;提升学生党员学业发展、就业创业等能力。

分层分类培训不同党员群体,做到有的放矢、培根铸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党员教育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缺什么补什么。增强党员干部“推动科技强国建设”的政治自觉。聚焦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党员干部培训,打造校领导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开展“三进三助”活动,领导干部自觉走在前、作表率,形成“头雁效应”。增强教职工党员争当“大先生”、潜心科研报国的思想自觉。坚持以德育德、立德树人,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培育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引领党建科研同推进共发展;建设党旗领航青年教师工作站,搭建青年教师交流思想、促进成长的平台。增强学生党员努力成长为时代新人、勇攀科技高峰的行动自觉。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双向百分百”,在“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等竞赛上不断摘金夺冠,屡创佳绩。在学生党员教育中坚持组织领航,健全领导机制、完善工作方法,打造“学生党支部联系指导班级”机制,探索实施“党建导师制”“三会联席制”,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坚持品牌导航,深入推进“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通过“早日站在党旗下”“党旗在我心中”“我为党旗添光彩”三阶段打造特色思政工作品牌,建设“星火计划”“头雁领航”“青马工程”等学生骨干培训体系,建设“胡吉伟班”“黄群班”荣誉班级体系,开展实践育人“百千万工程”,提升学生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让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坚持氛围助航,组建辅导员理论宣讲工作室、学生理论宣讲团,搭建线上网络社区,推动“五型社区”建设、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将思想价值引领融入学生学习成长的课堂、班集体、学生社区等方方面面。

用力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汇聚科技强国力量

“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党员教育为打造坚实的基层党支部和优秀的党员先锋提质增效,不断将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实际行动,带动全体师生投身科技创新事业,共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的实现。

有力促进基层组织强基固本,做到凝心聚力、笃行实干。基层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开展党员教育,提高基层组织政治敏锐性、组织力与执行力,推动党建与科研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以严促实建强战斗堡垒,确保基层组织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过程中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科研攻关一线积极探索功能型党支部建设,坚持党建和科研一起谋划部署、一起落实落地。久久为功打造红色先锋,扎实开展党建“双创”工作,构造“校—省—国”三级联创模式,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一流氛围,培育了全国党建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等19个。如公共卫生学院构建“一心三品三力三化”的立德树人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华科大风格的公共卫生领军人才,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物理学院引力中心教师党支部的教师30年如一日坚守山洞测出国际最高精度万有引力常数G值,支部获评首批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真抓实干促进发展成效,建设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等“四颗明珠”为代表的重大科研创新平台,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涌现出投身抗疫一线、助力乡村振兴、聚焦“卡脖子”难题等一批先进典型,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力量之源,自觉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任。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榜样引领、攻坚克难。党员是党组织的“肌体细胞”,是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体现。开展党员教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落实“五育并举”,切实做好强基固本、选贤任能、育才聚才工作,擦亮“学在华科大”“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张名片。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基础,积极打造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等一批拔尖人才培养特区,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发挥榜样引领示范作用,挖掘华科大科技创新故事,学习“人民英雄”张定宇、“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崔崑院士、“全国最美教师”熊有伦院士等事迹,引导全校师生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张广军,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党校校长)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