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公共智能设备岂能频频“失能”?

来源:北京日报
2024-05-24 09:16

原标题:公共智能设备岂能频频“失能”?

近年来,城市街头巷尾出现了许多智能设备,涵盖餐饮、充电、废品回收等诸多领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不少智能设备频频“黑脸”罢工,或是功能“鸡肋”、体验感差,给市民带来困扰。

随着生活品质提升,市民需求日益多元。基于就近提供服务、提升办事效率等目的,在城市推广智能设备,本是好事。可眼下,设备“失灵”的情况尤为普遍:有的自动售卖机显示屏“黑脸”,长期失管电线裸露,商品落满灰尘;有的智能旧衣回收柜已然荒废,旧衣物堆积数月没人管;还有的智能垃圾桶语音识别不灵,往往只能按键开盖,与普通垃圾桶无异……这些设备打着“智能服务”的旗号,到头来反倒成了“无人服务”,颇让人无奈。

智能设备“失能”,背后有各种原因,尤其是运营管理问题。某些智能设备本不成熟、可靠性差,未充分市场调研和先期试点,便一哄而上盲目布局,将不可避免产生试错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另外,智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直接责任方往往是相关企业,一旦企业出现经营异常,或者干脆撂挑子,设备后续几乎就只能“自生自灭”,社区、物业和属地多半有心无力,徒增城市管理负担。

用“绣花精神”治理城市,因地制宜增补便民设施之后,配套服务与运维管理也须重视。若缺少这一环,无论标榜多么智能高端,本质就是添堵添乱的半吊子工程。“城市家具”的增补打理,无论大件小件,皆不能任性而为,而应基于完善系统的需求论证审慎决策。眼下,对于已设立的各类智能设备,确有价值者,需加强后续管理维护,建立地图台账,便于市民查询使用。而对于一些长期弃用,甚至影响正常通行的“僵尸设备”,该清理就要及时清理,还清朗公共空间于民。

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哪一环都不能掉链子。与时俱进,让智能服务便利市民、融入生活,才是城市治理升级的本意。(孙延安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