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杭州萧山检察一揽子推进欠薪问题综合治理 聚力打造检察护薪新引擎

来源:法治日报
2024-05-24 10:50

原标题:杭州萧山检察一揽子推进欠薪问题综合治理(引题)

聚力打造检察护薪新引擎(主题)

法治日报记者 王春 通讯员 王瑞瑞

“蔡检察官,工钱我们已经收到了,现在想起来都后悔得不行,为了讨薪干了糊涂事,多亏了你们帮忙。”这是一名被欠薪农民工盗窃案的当事人陈某在案件办结后,给承办检察官发来的感谢留言。

自今年1月以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响应上级部署,开展“护薪惠民”专项监督行动,在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推进欠薪问题综合治理等方面协同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办理的一起被欠薪农民工盗窃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检察机关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不就案办案

陈某等4人在萧山区某项目工地当钢筋工,主要负责切断钢筋、制作造型等。2023年8月至9月,4人因工资被拖欠,经济拮据,于是先后盗窃工地钢筋10余次,获利共计4000余元。

本案在移送萧山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发现陈某等4人实施盗窃的原因比较特殊,因为工地负责人拖欠工资,担心9月开学无法及时支付孩子学费,情急之下实施了盗窃。为进一步核实上述情况,承办检察官第一时间联系陈某等4人所在工地“工头”,同时找到其原籍地村干部,了解其各自家庭经济情况。陈某等4人到案后,均表示认罪认罚,并积极退赃取得了某项目工地的谅解。承办检察官综合考虑其犯罪情节,最终依法对陈某等4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为进一步化解矛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承办检察官多次与工地负责人进行沟通,会同派出所实地走访工地,督促工地负责人及时支付欠薪。最终在2024年1月30日(农历腊月二十),工地负责人向包括本案4名涉案人员在内的19名钢筋工支付了拖欠半年的17万余元工资,让农民工安心回家过年。

本案中,承办检察官发现欠薪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可能引发盗窃等次生问题,也极易引发群体信访和社会舆情,亟待综合施策,形成“一类事”治理合力和长效机制。为此,该院主动向当地党委政法委汇报,提出治理建议,与相关职能部门就打击恶意欠薪、虚假讨薪等涉嫌违法犯罪案件形成会议纪要,就责任主体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证据标准、出台工作指引等事项达成共识,为根治欠薪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不分群体

“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讨薪能维护其合法权益,让他们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这样的矫正质量更高,有助于他们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回归社会。”萧山区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主任王冬明说。

今年初,萧山区检察院在对辖区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实地走访时发现,社区矫正对象岳某一年半前曾参与一个工程项目施工,但对方承诺的劳动报酬却迟迟未能支付,他为此多次催讨无果,因自身无固定生活来源,且还有4个孩子需要抚养,生活困难,向来走访的检察官寻求帮助。

获悉这一情况后,承办检察官立即就欠薪一事进行调查走访,在核实情况属实后,向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反映,并前往涉事企业进行释法说理,了解欠薪问题的深层次缘由,随后向涉事企业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最终,涉事企业向所属上级公司申请专项资金,并指派专人对施工总包单位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岳某也如愿拿到被拖欠已久的工资。

数字赋能

“我们在监督办案中发现,无论是建筑工程这一欠薪问题高发领域,还是其他领域劳务纠纷,相关职能部门在企业劳动保障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缺位,是欠薪类纠纷或案件难以消除的重要原因。”萧山区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员额检察官陈丽娜介绍说。

根据上述情况,萧山区检察院开展调研摸底、线索研判,初步排查出辖区7家企业存在未一次性足额拨付工资性工程预付款至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未每月拨付人工费用至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涉案企业怠于履行劳务纠纷民事判决等情形,为此,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其对涉案企业进行依法查处、加强普法宣传,推动对辖区建设工程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的运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同时,针对部分企业怠于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被法院强制执行,而未受到行政执法部门惩处的情况,萧山区检察院创新构建“护薪惠民、守法护企”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对法院公开裁判文书中的未支付劳动报酬、未签订劳动合同、强制划拨等关键词进行筛选,梳理出怠付工资企业名单,再与市场监督管理、税务等部门的企业经营数据进行碰撞,最终排查出未受到行政执法部门惩处的涉案企业55家,并将线索移送相关职能部门。

萧山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主任章蕾说:“我们这个数字监督模型希望达成三方共赢的效果。劳动者方面,通过行政机关的及时介入,可以更快地拿到应有的劳动报酬,降低维权成本;企业方面,通过行政机关监督和指导,降低企业因劳动争议产生的涉诉风险,助力企业合规经营;司法机关方面,通过强化行政执法与劳动仲裁、生效裁判及诉讼执行的有效衔接,破除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减少司法资源浪费,最终助力区域营商环境的优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这个模型的优化和应用上下功夫,争取将其打造成为检察护薪新引擎。”章蕾说。

责任编辑:于小舒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